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春雨绵绵回南天,既要防外湿,也要除内湿

发布日期:2022-03-30 17:02:56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前段时间连续降雨,雨后的广州,建筑高耸如林,云雾飘荡其间,犹如春雨绘就的一幅城市水墨画,瞬间火上微博热搜。然而广东网友却表示:虽然很美,但回南天也很难受。

  回南天一到,地板、窗户、墙壁都湿漉漉的,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滑一跤。洗好的衣服晾在阳台上好久都不干,还好像越来越湿了,食品放了几天就发霉了……

  这种感受,北方人可能不理解,然而广东人深有体会。

  图片

  关于回南天

  回南天其实就是天气返潮的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华南地区春来早,冷热气流交锋,弱冷空气走后,强大的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在偏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就容易产生水珠。

  图片

  图片

  回南天如何防外湿?

  当室外一片雾气朦胧的时候,尽量关闭门窗,不要让外面的湿气进入室内。在门口铺上小地毯或地垫,既吸水又防滑。

  其次,就是要把室内的湿气除掉。可以用排气扇把室内的潮湿空气排出去,这就是中医说的“以风胜湿”的道理。也可以用抽湿机或空调的除湿装置。在湿度非常大的时候,抽湿几个小时可以发现抽湿机的底盘有满满的一盆水!这是中医的“利湿法”。

  图片

  除了环境的湿气,体内的湿气又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本来春季是以风为主气,应该是阳气升发之时。南方温暖潮湿,外湿入侵,影响三焦之运行。湿阻中焦,脾失运化,内湿乃生。因此,应该避免外湿侵袭,不宜冒雨涉水,感受湿邪;亦不宜饮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

  若已经感受湿邪,有头重如裹,口淡粘腻,胃口欠佳,肢体困倦,大便不爽等症状,可以用藿香正气丸、荆防败毒散等中成药疏风祛湿。

  针对内湿的防治,则重在健脾燥湿。健康饮食,如五谷杂粮饭、燕麦包、山药糕等,并适当运动。

  若平素脾虚湿蕴,胃脘胀满,经常泄泻,则宜健脾化湿,可以用五指毛桃、土茯苓、陈皮、炒扁豆煲汤。

  若脾虚湿热,腹痛腹泻,白带量多或黄白相兼,则宜健脾化湿清热,用白术、茯苓、木棉花、赤小豆、陈皮等煲汤。

  总的来讲,固本强基,外防湿邪,内强脾胃,既避外来的湿气,又除内在的湿热,才能安度“回南天”。■

  罗颂平教授简介

  图片

  罗颂平博士,教授,妇儿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在中医药调经、助孕、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罗颂平教授工作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