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节气的标志性特征便是——万物生机盎然。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介绍,春天以风为主气,风邪容易侵袭“肺卫”以及“肌表”。如果风邪侵袭肺卫,就会出现鼻炎、咽炎、咳嗽、感冒、哮喘等疾病;侵袭肌表就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
此外,在惊蛰时节里,各种细菌、病毒、蚊虫快速生长繁殖,很多患有呼吸道疾病、皮肤科疾病的病人病情容易出现加重。因此更应注意顾护机体,提高免疫力,防止染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免疫力呢?一起来学习下。
乍暖还寒,还得注意保暖
钟伟泉表示,惊蛰正值春季第三个节气,位于南方的地域已有夏天的感觉,但早晚温差较大,容易让人疏忽大意,因穿衣不足引致受凉风寒。中医说“风性轻浮上扬,易袭阳位”“风邪易伤阳经,头面肺卫首当其冲”,而面瘫也是近日门诊的常见疾病。患者常因晚上或晨起时外出吹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的现象。
因此,大家出门时可多带一件衣服,适时添衣保暖,尤其是颈部、踝部、肚脐等脂肪薄弱、最易受凉的地方。民间老百姓都知道“春捂秋冻”这句经典养生谚语,说的就是春天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特别是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当然,在气温高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当减少衣物,不然捂出汗来反而容易受凉感冒。
祛湿利水,少食酸辣 中医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顺应自然界生长生发之规律,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饮食应顺应阳气的升发,更加助益于脾气,令五脏平和。
春天肝气旺,天气潮湿,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湿、健脾补益作用的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如大枣粥、山药粥、苋菜头云苓鲫鱼汤等。
汤方推荐: 用料:沙参30克,玉竹30克,白术30克,红枣3个,猪瘦肉500克。 做法:先将猪瘦肉放冷水煮开,捞出冲净,再往汤锅加冷水,将猪瘦肉、沙参、玉竹、白术、大枣等所有汤料放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2小时即可,加盐调味。
此外,春季容易肝风、肝火妄动,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病,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尤忌湿邪,灸除“内湿”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而且广东有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月至4月有特有的“回南天”现象,易导致湿邪致病。
此时,艾灸则是最好的祛湿良方。平时可自行悬灸大椎、肝俞、脾俞、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中脘、关元等穴位。
大家可通过自行按摩的方法保健——用拇指指腹揉按穴位,按摩3-5分钟;或者进行艾灸。
如果肝气旺盛的人还可以用“疏肋间”的方法。用双手紧贴在身体两侧肋间的地方,从上往下推至腹部,每次从上往下配合一吸一呼,动作可以稍慢一些。■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医学指导:钟伟泉 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