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初春乍暖还寒,养生要特别注意这四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2-02-24 16:02:14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连续下了好多天的雨,天空终于放晴,但初春乍暖还寒,此时如何养生?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教授建议做好这四点,让你更健康!

  图片

  图片

  注意三防

  图片

  一、防“倒春寒”

  冬天刚过,春寒乍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早晚温差较大,尤其在岭南地区,常常寒中夹湿。湿寒之邪最易侵犯人体脏腑与关节,导致感冒、哮喘、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图片

  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教授提醒大家,在穿衣上要尤其注意保暖,减衣不能太快,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特点。

  图片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捂的重点在于头、背、腹、膝、足。

  0

  图片

  头部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的头部。年老体弱者可戴帽子保暖,洗发洗澡后应立即擦干,不能当风直吹。

  0背:

  图片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0腹:

  图片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女性更应注意腹部及下半身保暖,避免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04 膝:

  图片

  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多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05 足:

  图片

  “寒从脚起”,足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且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经常搓脚、泡脚可增强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春捂”要有度,既要坚持“春捂”,又要防止衣着过多,使机体的抗寒能力降低,出汗后稍一受凉而易导致感冒。总之,“春捂”要顺应阳气的升发,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

  图片

  图片

  二、防“春困”

  经过春节假期的休整后,大家开始上班时好像不太适应,很容易引起疲乏,也就是常讲的“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汪栋材教授表示,从中医的角度讲,是“天人合一”的表现,随着四季更替,阳气和阴气相互转换。因经过一个冬天以后,人的阳气需要慢慢要舒展,从而导致气血主要在四肢和体表运行,相对而言供应大脑的就少了,就会使人产生疲劳困乏的感觉。

  图片

  《黄帝内经》里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图片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我们应加强锻炼,可以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如登山、郊游、散步等,也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加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避免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运动,地点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之处,使春气升发有序。

  图片

  三、防“传染病”

  春季主生发,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亦随之活跃,且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多发。当今面对新冠肺炎的传播,我们应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注意环境卫生,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谓“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预防更为重要。

  另外提醒大家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中医专家从以下饮食、情志调节、起居三方面提出建议

  春季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在饮食、情志、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推陈出新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图片

  图片

  健脾祛湿

  图片

  淮山、薏米、莲子、扁豆、茯苓等都有助于健脾化湿;香葱、香菜、枸杞叶、菠菜、橘子等应季蔬菜瓜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少酸多甘,宜多吃些甘味的食物。酸入肝经,多食酸易造成肝火过旺,伤及脾胃。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或辛甘发散的食物,可扶助阳气,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

  图片

  春笋鲫鱼汤

  健脾祛湿、理气升阳

  材料:

  鲜鲫鱼1条(约250g)、鲜春笋60g;小葱、生姜、料酒、植物油、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功效与适应人群:

  本方具有健脾祛湿、理气升阳的作用。

  适用于雨水前后的养生保健,亦适用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所致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排解不畅等症。

  除了注意饮食,还可通过按揉穴位促进健康

  图片

  揉按足三里穴丰隆穴

  图片

  一、足三里: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人体保健要穴,经常揉按可以调理脾胃,促进脾胃运化。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大约四指并拢的宽度)。

  按摩方法:用拇指揉按穴位,以舒适耐受为度,一般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二、丰隆穴:

  作用:丰隆穴主要是化痰湿,和胃气。

  定位: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食指中指并拢的宽度),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揉按穴位,以舒适耐受为度,一般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补充说明:痰湿体质的人,可以经常揉按这两个穴位。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久坐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大量饮酒、肉类等高脂食物摄入增加,痰湿体质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大。痰湿不仅会引起肥胖、乏困无力,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痰湿体质的人的特征,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曾给痰湿体质的特征描述为"脸上油乎乎、肚子胖嘟嘟、睡觉打呼噜”,读者朋友可以自我对照一下。

  图片

  图片

  情志调节

  图片

  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调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因此我们要做到心宽、心静,尤其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时有浮躁,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以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图片

  按太冲穴

  常按太冲穴具有疏肝解郁、潜阳息风、理气调血的作用。

  图片

  定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图片

  图片

  起居有时

  图片

  春季养生应“夜卧早起”,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养生要早起晚睡。相对于春天来说,白天逐渐变长。顺应时令的变化,春季人活动的时间可以相应延长。春季的晚睡是相对于冬季而言的。

  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是胆、肝经运行时间,春季要养肝,因此尽量不要熬夜,要在11点之前入睡。

  春天应肝木之气,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因此春季要早起,不宜睡懒觉。春季早起活动,可以舒展筋骨,有助于阳气的提升。■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医学指导:汪栋材 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