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得太快,七天小长假一晃就过去了。节后上班,你的状态还好吗?
以下是“假期综合征”的苦,你尝了几种?
1. 心烦气躁,提不起精神;
2. 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不着;
3.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
4. 四肢乏力,腰酸背痛。
假期综合征是什么?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介绍,假期综合征又称节后综合征,主要是指经过一段时间假期后,要重新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在假期结束后的两到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工作效率低,甚至出现焦虑、腹泻、神经性厌食、睡眠紊乱等症状。
为什么出现假期综合征?
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动力定型被打破。
那么什么是动力定型呢?其实这是一个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暂时的、稳定的条件反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比较稳定地从事相同的工作或规律的生活模式,这些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前后和强弱作用于大脑皮层。由于大脑皮层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系统,所以我们不用消耗太多精力就能完成事情。可一旦动力定型被打破,我们平时所适应的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此时就需要重新去建立条件反射,因此身心就会多少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症状。
攻破“假期综合征”小妙招
症状一:情绪不稳
举例:从假期的彻底放松突然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种心理落差易让人产生厌烦和恐惧感,甚至焦虑烦躁,提不起精神。
对策:管理时间,适当安排工作,运用心理暗示进入良好工作状态。把心理逐渐调整到上班、学习状态上,告诉自己假期已经结束,调整好心态。可以在假日的最后一天,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比如看看书,思考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整理上班后的工作思路,可准备一份备忘录,列出开始几天要做的事,有助提高工作效率,帮助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症状二:睡眠紊乱
举例:放假期间作息不规律,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睡不着,出现睡眠紊乱。
对策:调整作息时间。争取早睡早起,让身体充分休息,尽快调回工作正常生物钟。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中午午休半小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调息、听音乐、肌肉放松等方法来帮助入睡。
症状三:消化不良
举例:节日期间,容易摄入较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仅肠胃负担加重,还会抑制大脑活力,导致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对策:恢复健康饮食,饮食宜清淡、熟软、易于消化吸收。春日万物发陈,人体也应该适应天地变化,多食用植物新芽,蔬菜水果等促进新陈代谢,祛除体内浊毒,并适当饮用绿茶,清清肠道;还可食用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粥、茯苓粥、小米粥等药粥来健脾养胃,恢复肠道功能。此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豆制品、牛奶、鱼、蛋等,以消除疲惫感,恢复体力。
症状四:双肩酸胀,腰酸背痛
对策:按捏肩井,按揉腰眼。
①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主要手法是捏,即将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放在对侧,前后对应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动作,还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动作要轻柔缓和,切忌用暴力。也可以和家人互相按摩。
②腰眼穴: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
主要手法是按压,即将拇指放在腰眼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放在对侧,轻柔缓和进行按压。
以上这些对策你都学会了吗?快运用起来,脱离“假期综合征”的苦海,满血复活吧!
温馨提示:如果假期综合征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仍异常,建议去医院治疗。■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医学指导:李艳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