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
在湿气常年比较重的岭南地区,薏苡仁的食用历史已有上千年。在广州的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粮食作物之中,就有薏苡仁。据史书记载,东汉将士在南方湿热蒸郁的山林中征战时,就是服用薏苡仁汤而防治“瘴气”。薏苡仁的功效到底神奇在哪呢? 01 薏苡仁的药用价值 薏苡仁,又称薏米、苡米、药玉米,水玉米(东北),晚念珠(福建),六谷米(广西),珍珠米(贵州),有的也称打腕子或打碗子等,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薏苡仁是传统的药食兼用的谷物资源,甚至有“米中第一”的称号。 中医学认为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的作用。 ■ 利水渗湿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苡)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可见,薏苡仁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渗湿,在广东生活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过湿气困重的状态,正所谓人们常说的“十人九湿”,表现为口黏口甜、食欲不振、大便溏烂、容易浮肿发胖水肿、整天打不起精神。这时候就可以用薏苡仁、白扁豆等祛湿食材一起煮粥、熬汤,还可以搭配党参、五指毛桃、黄芪等健脾益气之品,增强祛湿之力。 ■ 健脾止泻 《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焦。下焦是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等脏器,其主要功能是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是运行水液的关键环节,内经更将其概括为“下焦如渎”,“渎”是水沟、水渠等意思。 因此,当湿气侵犯人体下焦,其变化也多与水液运行障碍相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溏烂。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就说明体内有湿,这时候用薏苡仁就有很好的祛湿止泻的效果,如《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而祛湿名方“参苓白术散”里就有薏苡仁这味药。 ■ 除痹止痛 所谓“除痹”,指的是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引起痹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皆可导致痹病。薏苡仁针对治疗的就是“着痹”,是指由于湿邪留滞体内日久而形成的腰腿痛、关节痛等。岭南地域,地卑土薄,湿热之气常年存在,因此薏苡仁是岭南人民常用的除痹之品。“薏苡仁汤”更是治疗着痹的经典方剂,包括薏苡仁、生姜、炙甘草、桂枝、麻黄、独活、苍术、防风、羌活、当归、川芎等,具有通络除痛、温阳益气、除湿散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薏苡仁中薏苡仁油等成分对炎性反应具有缓解作用,可抗炎镇痛。 ■ 清热排脓 薏苡仁具有排脓的功效。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脓的时候,尤其是同时有湿气的时候,用薏苡仁可以清热排脓。《本草纲目》记载,“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在治疗肺痈的过程中,薏苡仁就是一味重要的药物,如名方“千金苇茎汤”,由薏苡仁,加上桃仁、冬瓜仁、桔梗等组成。在肠痈的治疗中,薏苡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的,这个肠痈,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阑尾炎,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肠道溃烂的疾病。仲景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就由利湿排脓的薏苡仁与附子、败酱草合用,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 ■ 其他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薏苡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含量远远高于大米,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及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在抗癌、美容、抗炎、降血压、降血糖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 02 薏苡仁,生、炒功效有区别 薏苡仁炮制方法众多,历代有生用、盐汤煮、清炒、糯米炒、麸炒、土炒等。现在以生用、清炒和麸炒为多。 生用者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肺痈、风湿痹痛等; 清炒和麸炒性偏平和,二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常用于脾虚泄泻、脘腹胀痛等。 食疗方推荐 土茯苓薏苡仁冬瓜猪骨汤 材料:土茯苓20-30克(鲜品50-100克),薏苡仁30克,带皮冬瓜250克,猪脊骨500克(2人份) 做法:土茯苓、薏苡仁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冬瓜带皮切块,猪脊骨焯水,一同入锅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30-6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湿。 适合人群:暑湿热蕴结人群。如症易长痘痘,油光面垢,皮肤发黄,口苦口干口黏,口气重,大便溏烂臭秽,肢体困重疼痛、舌质红、苔黄腻等症。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薏苡仁祛湿虽然好,但是,薏苡仁是适用于湿气困重者,如果脾虚无湿、脾阴不足、肾水不足、气虚下陷,及大便燥结者,就需慎用了;薏苡仁有滑胎之嫌,所以孕妇慎用。 可见,有祛湿作用的食材药材,也是要依据每个人具体的湿气症状来使用的。 要知道,湿证有9种亚型:湿热、寒湿、痰湿、暑湿、脾气虚夹湿、脾阳虚夹寒湿、脾虚夹湿热、风寒湿、风湿热。每种湿气类型都有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与食疗方,如果不管具体情况而跟风应对,只会把身体越调越差! 脾阳虚夹寒湿体质的人,除了寒湿的症状之外,还伴有脾阳虚的症状。而脾虚夹湿热是现代人常见的体质,在脾虚基础上,因为饮食辛辣肥腻、喝酒抽烟等,也导致身体出现湿热的情况。 这两种湿气人群,因为症状较为复杂,大家一定要学会方法,选择正确的食材药材、中成药等,才能够有效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