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这个厨房常见的调味料,竟是调脾胃止呕吐的良药

发布日期:2021-04-15 17:28:4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出自杜牧《赠别》的诗句里“豆蔻”二字正是白豆蔻,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而白豆蔻大家一定不陌生,尤其对于爱吃炖肉或咖喱的人来说,白豆蔻是必不可少的调料。都说生活处处有中医,这种常见的调料其实也是隐藏于厨房的良药,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盘点一下这味香辛料的众多治病功用。

  白豆蔻又名多骨、壳蔻、白蔻、蔻米。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用时去果壳)。主产于泰国、越南等地。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效。主治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呕吐,湿温初起。用法为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图片

  ▲白豆蔻饮片

  配 伍 应 用

  (1)配砂仁,治气滞湿阻,胸闷腹满,呕吐泄泻。

  (2)配陈皮,治脾胃虚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泛恶纳呆,吐泻等症。

  (3)配半夏,治湿阻中焦的呕吐。

  (4)配杏仁,治胸胁满闷,湿痰壅盛。

  (5)配厚朴,治脾胃气滞,寒湿胀满者。

  (6)配藿香,治气滞湿郁或寒湿内停的呕吐,胃脘满闷,不思饮食等症。

  (7)配黄连,治湿热阻于中焦的脘腹胀闷,纳差,胃痛,恶心呕吐等症。

  (8)配藿香、丁香,治寒湿呕吐。

  图片

  ▲鲜品白豆蔻

  (9)配厚朴、陈皮,治胃脘胀满。

  (10)配陈皮、半夏,治寒湿呕吐。

  (11)配砂仁、甘草,治小儿胃寒吐乳。

  (12)配藿香、半夏、陈皮,治胸腹满闷,反胃呕吐。

  (13)配薏苡仁、茯苓、通草,治胸闷不饥,舌苔浊腻。

  (14)配黄芩、黄连、滑石,治湿温或湿热所致的倦怠,身疼,发热,不思饮食,小便黄等症。

  (15)配陈皮、生麦芽、香稻芽,治食欲不振。

  (16)配砂仁、丁香、生姜,治脾胃虚寒,气逆反胃,恶心呕吐,胸腹胀闷等症。

  图片

  ▲豆蔻花

  (17)配厚朴、陈皮、苍术,治湿阻脾胃所致的胸脘痞满,湿温病,胸闷不饥,舌苔浊腻等症。

  (18)配滑石、薏苡仁、通草,治湿温病初起,湿邪偏重者;热邪偏盛者配黄芩、滑石、通草。

  (19)配藿香、陈皮、生姜,治急性胃炎。

  (20)配党参、半夏、生姜,治脾胃虚寒。

  (21)配人参或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丁香,水煎,治脾胃虚寒,呕恶反胃者。

  (22)配生薏苡仁、杏仁、厚朴、通草,治湿温病初起时头重胸闷,体倦,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白腻。

  (23)配佩兰、藿香、半夏、厚朴,治脾胃湿热,胸脘胀闷,食少恶心呕吐,泄泻等。

  图片

  ▲白豆蔻

  配 方 选 例

  (1)豆蔻汤:治虚劳,不思饮食,中满痞塞,大便或秘或泄。

  材料:白豆蔻(去皮)、白术(砂炒)、陈皮(去白)、人参各30g,干姜(炮)、甘草(炙)、丁香各15g,槟榔(锉)2枚,厚朴(去粗皮,姜汁制)60g。

  做法:上㕮咀,每服9g,水1盏,生姜3片,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渣,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

  (2)白豆蔻丸:治霍乱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实,津液内燥,睡卧不安。

  材料:白豆蔻(去皮)、陈橘皮(去白)、草豆蔻(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官桂(去粗皮)、干木瓜、白术(炒)、半夏(汤泡7次,去滑)、人参各60g,高良姜(炒)、缩砂仁(去皮)、陈曲(炒)、麦蘗(炒)、白茯苓、干姜(炮)、木香、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甘草(炙)各120g。

  做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用米饮送下。(《奇效良方》)

  (3)木香调气散:治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与中风相似,但身冷,脉沉应气口,经灌服苏合香丸醒后,无痰体实者,及寒湿气滞,脘胀腹痛等症。

  材料: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60g,藿香、炙甘草各240g,砂仁120g。

  做法:为细末,每服6g,加盐少许,沸汤点服。(《医宗必读》)

  (4)太仓丸: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材料:白豆蔻、砂仁各60g,丁香30g,陈仓米(土炒)1升。

  做法: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生姜煎汤送下。(《证治准绳女科》)

  (5)加减仁香汤:治脘闷腹胀,饮食停滞。

  材料:白蔻仁、砂仁、藿香、木香各6g,枳壳9g,陈皮、厚朴各6g,泽泻15g,赤茯苓12g。

  做法: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时逸人方)

  注意:以上方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