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清明养生习俗有哪些,看这篇就够了

发布日期:2021-04-04 17:06:5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标志着“季春”的开始。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

  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节气,连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图片

  二十四节气,天人合一,秉承天地之元气,调节人体之经脉。司马迁曾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因此人们应该懂得如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

  清明习俗有哪些

  祭拜与扫墓

  图片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行清

  图片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行清与踏青有所不同,行清是一族人一起约定一天扫墓,这个习俗大多数见于广东地区。

  吃清明粄

  图片

  清明粄属于药膳一类,是由各种可供食用的青草药制作成的,常见的草药有艾叶、鸡矢藤、麻叶等,主要见于广东的客家风俗文化。

  荡秋千

  图片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图片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图片

  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 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

  图片

  生活起居:

  早上7点至9点宜起床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衣: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食:饮食宜清淡

  图片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所以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老年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同时还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另外,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清明时节,湿气太重,饮食调理更应注意,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多吃,并且注意饮食有度,特别要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睡: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图片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动: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图片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防: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图片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期,南方地区更是经常湿雾笼罩,衣服难干。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感体倦疲乏,头重昏朦,食欲欠佳,甚至大便溏泄。湿邪困阻,湿郁气滞,首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功效。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食欲欠佳,可适当进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因为辛辣食物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所以“吃辣能下饭”正是这个道理。

  图片

  清明时节食疗方


  茶饮

  藿香陈皮饮

  图片

  材料:藿香l0克,陈皮5克,糖适量。

  制法:藿香、陈皮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行气消滞,适用于体倦身重,脘腹滞满,舌苔白腻之人。

  疏肝健胃饮

  图片

  材料:青皮10克,陈皮5克,生麦芽20克,糖适量。

  制法:青皮、陈皮、生麦芽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疏肝理气、开胃消滞,适用于情绪不畅,脘腹胀闷,食欲欠佳之人。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图片

  配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做法: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功效:理气和胃。


  汤方

  淮山芡实扁豆排骨汤

  图片

  材料:淮山15克,芡实15克,北芪15克,白术10克,薏米15克,扁豆15克,猪排骨200克。

  制法: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淮山、芡实、北芪、白术、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陈皮莲子薏米水鸭汤

  图片

  材料:陈皮5克,莲子30克,薏米30克,淮山15克,生姜15克,水鸭肉250克。

  制法:水鸭肉洗净、斩件,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莲子去心洗净,淮山、陈皮、生姜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止泻,对于健脾湿重、大便稀溏者尤宜。

  枸杞瘦肉汤

  图片

  配料: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养肝补肾。


  养生粥

  土豆山药粥

  图片

  配料: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桂花卤适量。

  做法: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碎,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白糖、桂花卤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

  菊花枸杞粥

  图片

  配料:粳米200克,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

  功效:益肾养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