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方人士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就拿买菜来说吧,入冬以后东北的大白菜都是几十斤、上百斤的买,买肉也是半只猪、一个羊腿这样来买,但到了南方,买菜就秀气多了,有时候就买几棵菜几两肉,有人戏称这是“南方买一顿北方买一吨”。
古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仅影响粮食也影响人。“土”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脾胃,因此最容易受“土气”影响的就是人体的脾胃。北方尤其是东北一带具有肥沃厚实的黑土地,“土气厚”,因此当地人的脾胃功能强健,胃口大吸收好;南方一带尤其是丘陵地带的岭南,地势低、土壤薄,因此南方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差,喜欢清淡易消化的汤汤水水,饭量也小。 本草功效 正是由于南方“地卑土薄”,因此当地人多注意调理身体,定期进补,尤其注重“补脾胃”。说到“补脾胃”的药,老百姓最常用的就是黄芪,民间常常把它叫做“北芪”,因为黄芪的道地产区主要在北方。黄芪虽好,很多南方人吃黄芪却不是很耐受,常会有过于“燥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南方是“阳之所盛处也”,气候温热,很容易上火,所以补气药也必须要“清淡”一点,才容易被体质偏弱的南方人所接受。 那么,有没有一种药既有北芪的补益之性,又不像北芪那么容易上火呢?有的!它就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喜用的南芪,俗称五指毛桃。邓老长期生活在岭南,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时候喜用大量“南芪”,他说“五爪龙一味,粤人呼之‘南芪’,该药具北芪之功而性缓,补而不燥”。 细解本草 五指毛桃又名五爪龙,味甘淡,性平,它是长在山林的一种小树,叶子长得像张开的五个手指,因此而得名。它并不属于桃树,只是因为果实长得像毛绒绒的桃子因此叫“毛桃”。五指毛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牛奶木”,这是因为它根部的汁液是白色的,像牛奶一样,这种汁液还带着一种椰汁的清香,因此用五指毛桃根煲汤非常好喝。 不仅是中医会用五指毛桃根入药,很多少数民族也把五指毛桃作为一味常用的保健药材,认为它能益气固表,健脾胃。五指毛桃尤其适合体虚而奶水不够充足的哺乳妈妈,对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老人小孩也有益,它的汁液丰富,因此吃了不易上火;同时味道甘淡,又对脾胃有好处。 活用本草 此外,因为五指毛桃入药取的是根部,因此要适当炖久一些好煮透。 五指毛桃炖鸡汤 材料:新鲜鸡肉500g、五指毛桃15-30g、蜜枣4个、精盐少许。 做法:鸡肉斩块,去皮,洗净,怕有腥味的可以先用数片生姜煮水然后灼一遍鸡肉;五指毛桃切小段,和蜜枣、鸡肉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煲,煮大概1小时后关火,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食用,以饮汤食肉为主。也可以将鸡剖开后淘出内脏,取五指毛桃折成小段后塞入,炖熟后将五指毛桃取出,食用鸡肉鸡汤,味道也十分鲜美。■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