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那么对于冬季之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呢?大寒节气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最盛,养生应注意祛寒保暖,潜藏阳气,以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 起居有常 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阴气,晚起可以养阳气。 注意保暖。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外出时适当增添衣物,保暖防寒,尤其注意头颈、腰、膝、踝部位的保暖。 室内温度保持适宜。室温太低易伤人体阳气,室温过高则易致疲劳,还易引发外感和其他疾病。另外,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 患有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当减少外出。 情志顺畅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在此期间,应注意精神内守,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不宜大喜大悲,大开大合。凡事不宜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尽量排除外界不良的干扰刺激。 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练习书法,欣赏美妙舒缓的音乐、优雅的舞蹈,或捧读好书等,使情志恬淡舒畅愉悦。 饮食有节 大寒为阴邪最盛之时,天气干燥,饮食以温补滋阴为主要原则。宜食的谷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宜食的干果有栗子、大枣、核桃、黑芝麻、木耳、银耳等;宜食的水果有桂圆、荔枝、木瓜、石榴等;宜食的肉类有羊肉、牛肉等。另外,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阳气开始萌生,因此在饮食上也应顺应季节的变化,进补量应适宜减少,同时添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葱白等,但不可过食。 推荐膳食 姜桂核桃粥 核桃肉、枸杞子各15克,干姜、当归各6克,人参3克,肉桂细末1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精盐、葱、姜适量。诸药材与羊肉洗净。用砂锅煎取干姜、当归、人参药汁,去渣后入核桃肉、枸杞子、羊肉(均切碎)及粳米同煮,沸后加入肉桂细末及盐、葱、姜煮至成粥。 宜冬季服食。能温肾助阳,益气健脾,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肾虚衰,气血不足,神疲乏力,纳呆体倦,腰膝冷痛,阳虚便秘等症。夏季,便溏者不宜食。 益智参杞羊肉汤 精羊肉200克,益智仁2克,红参6克,枸杞子10克,生姜、葱白、花椒、料酒、精盐各适量。 羊肉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煮透,再用冷水洗净,切成方块;红参片、益智仁装纱布袋,扎口,浸泡1小时;枸杞子洗净,浸泡。油锅烧热,将羊肉块、生姜片、葱白段、花椒放入锅中一起煸炒,下料酒炝锅,炒透后,一起倾入大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汤,投入红参、益智仁纱布袋及枸杞子等,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后拣出纱布袋和生姜、葱即成。 该药膳汤温补脾肾,补气益精,散寒开胃。适合严寒季节温补养生,特别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弱的亚健康人群冬季食用。 推荐茶饮 温中健胃茶 茯苓、干姜、高良姜、甘草各3克,砂仁、陈皮、丁香各1克。开水沏代茶饮,或水煎,代茶饮。 有健脾温胃、散寒止痛之效。用于脾胃虚寒所致食欲不振、胃脘疼痛、呃逆、呕吐。 温补宽心茶 红参2克,薤白3克,山楂6克,肉桂末1克。开水沏代茶饮,或水煎,代茶饮。 有益气温阳、活血宽胸作用。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阳气虚,或寒冷季节容易发病者。 暖冬茶 人参1.5克,茯苓3克,干姜2克,高良姜2克,陈皮1.5克,罗汉果1克,丁香0.5克,肉桂0.5克。共为粗末,混匀。开水沏代茶饮;或水煎煮沸数分钟后倾入茶壶或水杯,代茶饮。 有益气健脾,温肾助阳,暖胃散寒的功效。适合于寒冷冬季脾肾阳气虚弱者养生保健。 运动有度 应适量运动,最好选择一些慢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不可大汗淋漓,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宜待日出后进行。 常用保健方法
No.1
按摩穴位
涌泉 涌泉是肾经穴位,是肾经经气的发源之处,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用右手拇指指端揉按或掌根摩擦左侧涌泉穴,左手拇指指端揉按或掌根摩擦右侧涌泉穴,左右各3分钟,每日一次,晚上最佳。 太溪 太溪是调补固护肾气的关键穴位,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太溪穴,以有酸、胀感为佳,右手拇指按揉左侧太溪穴,左手拇指按揉右侧太溪穴,左右各3分钟。 神封 神封是肾经穴位,冬季寒冷,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神封可治疗胸肺部疾患,如咳嗽、气喘等。它位于胸部,第4肋骨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操作方法】用食指指腹或手掌推揉两侧神封穴,左右同时按摩,操作3分钟即可。 神阙 神阙内藏元阴元阳,是固护肾精的又一关键穴位。它位于肚脐正中。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两手掌摩擦生热后,五指上翘,以手掌心带动神阙穴做环形摩动,力度轻柔,至有热感即可。 关元 关元位于肚脐下3寸。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搓热手掌,五指上翘,以手掌心在关元穴做环形摩动,力度轻柔,至有热感即可。 No.2 足浴 俗话说“寒从脚起”,大寒时节更应注意脚部的保暖。方法得当的泡脚不仅可以祛寒,还能有助于温肾阳。泡脚的水温宜在40℃左右,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泡脚时不宜过饱或过饥,水量宜没过脚踝,当感到全身温热、额头微有汗出即可。 此外,还可适当加药性温热的生姜、花椒等中药至水中略煎,放置稍凉时泡脚,这样有助于祛寒止痛,活血通络。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由于温度觉减退对水温不敏感,建议由家属测试水温或者温度计测试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为佳,且不宜长时间泡洗。 No.3 搓腰 腰为“带脉”所行之处,且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常按摩能疏通带脉、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操作方法】取端坐位,将双手搓热后,按至后腰处,上下沿腰椎两旁用力搓动,向下至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之间),向上至两臂后屈尽处,连续36次。 此外,今天还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一岁之末为“腊”,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腊八节,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总有一款 粥 适合你 1 黑米腊八粥 原料:糯米、黑米、花生、芸豆、赤小豆、核桃、莲子、枣、薏米、桂圆肉、银耳、白糖。 做法: 1. 白芸豆、赤豆、白木耳、米仁、红枣事先用温水泡30分钟。 2. 所有材料放电饭煲里加水,锅里煮开后,继续煮30分钟,吃前加糖拌匀即可。 2 桂圆腊八粥 原料:大米30克、小米30克、糯米30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红芸豆50克、莲子40克、枣20克、桂圆肉30克、花生仁30克、玉米糁50克。 做法: 1. 薏仁、玉米碴、红小豆、绿豆、红芸豆、莲子、花生和红枣提前用清水浸泡;大米、小米和糯米清洗干净。 2. 各种原料混合,添加桂圆肉和适量清水,入高压锅,大火煮至上汽,转小火慢压20分钟,关火自然排气即可。 3 红枣腊八粥 原料: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 做法: 1. 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2. 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4 黑豆腊八粥 原料:黑米100g、黑豆50g、薏米50g、糙米100克。 做法: 1. 淘洗干净黑米、黑豆、薏米、糙米,加足清水浸泡一天。 2. 加入足量的水一起煮到沸,转文火再煮30分钟,煮到黑米软糯、黑豆酥烂,粥变浓稠时即可。 5 咸味腊八粥 原料:大米、赤小豆、莲子、腊肠、虾米。 做法: 1. 大米清水淘洗干净;红豆、莲子洗净提前泡2—3小时。 2. 将大米、红豆、莲子依次放入砂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后改小火,慢慢熬煮。 3. 另取锅,将香肠腊肉切片,热水稍煮一下。 4. 待粥煮至7成熟时,将香肠、腊肉片、海米一起放入米粥内,小火煮至米粒开花,肉片熟烂即可。 6 南瓜腊八粥 原料:南瓜100克、大米50克、薏米20克、燕麦米20克、荞麦20克、花生20克、枣干6个、南杏仁2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 1. 江豆、花豆浸泡8小时;糯米浸泡8小时;南瓜去皮切片。 2. 花生、大米、薏米、燕麦、荞麦、杏仁、枸杞洗净倒入砂锅中,再将南瓜和泡好的江豆、花豆、糯米、阿胶枣一起倒入锅中,加清水烧开,转小火,三小时后就能喝上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收拾心情,准备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