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国,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首届中医优秀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的脾胃病及肝胆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邓某,男,时年45岁,于2020年05月10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胃脘痞满6年,身体消瘦,进食则胀,纳食乏味,恶心嗳气,大便软,日2次,脸色萎黄少华。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进食则胀,纳食乏味,恶心嗳气,大便软,日2次,脸色萎黄少华,胃纳稍差,眠一般,小便正常。 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5次/分。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弱。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痞病(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消痞。 处方:予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0g,炒香附15g,苏梗15g,鸡内金15g,姜半夏15g,陈皮5g,炙甘草5g。 共1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服15剂后胃脘痞满十减其八,纳食增加,观其脸色转佳,精神好转。 处方:以上方加木香10g,嘱其服20剂后再议调治。 【按语】 临证应重视观察患者的胖瘦,把体重指数(BMI)纳入辨证因素。凡是严重消瘦的,应排除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这既是对病人的诊断负责,又是避免误诊和防范医患纠纷的客观要求。 本病例辨证为脾胃气虚的依据是:纳食不振,脸色萎黄,神疲气短,脉弱和体重不足。方用陈夏六君汤合香苏饮,共奏健脾益气、理气消痞之功,突出用药精、简、效的特点,缓图起效,不求急功,重在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若用药繁多,不仅难求寸功,又会重伤脾胃,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而出现肝气郁结等,此种情况屡见不鲜。作为医者,提高学术水平永远在路上。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认真总结,激发创造性的辨证思维,必能达到彼岸。 (本案编写:董明国名医工作室)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