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进,广东省名中医,清远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治未病理念诊治各种疑难病症,如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变、慢性肾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承担多项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结项5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参与主编出版著作3部,荣获市级科学进步奖3项,教学成果奖1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徐某,男,时年60岁,于2018年02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1月余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曾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欲中药调理,遂来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双下肢水肿,下午水肿明显,无疼痛,按之凹陷难起,心悸胸闷,怯寒肢冷,神倦乏力,小便量少。
查体: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内分泌失调;2、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水肿(肾阳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利水。
处方:予麦冬15g,茯苓15g,太子参20g,当归15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猪苓10g,桂枝10g,川芎10g,煅牡蛎30g。
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8年03月06日
患者诉服上方药后双下肢水肿较前减退,下午水肿稍明显,无疼痛,有口干,舌脉同前。
处方:上方去桂枝,加粉葛30g生津,配以泽泻15g、车前草30g加强利水消肿作用,具体方药如下:麦冬15g,茯苓15g,太子参20g,当归15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猪苓10g,川芎10g,煅牡蛎30g,粉葛30g,泽泻15g,车前草3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三诊:2018年03月14日
患者诉服上方药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退,下午水肿不明显,无疼痛,舌脉同前。
处方:上方去粉葛、麦冬,加白术20g、桂枝15g、鸡血藤20g健脾养血,温阳利水,具体方药如下:茯苓20g,炙甘草10g,煅牡蛎30g,猪苓10g,太子参20g,当归15g,泽泻15g,川芎10g,浮小麦30g,车前草30g,白术20g,桂枝15g,鸡血藤2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后随访,患者诉服完上方7剂后,双下肢水肿遂愈,余无不适。
【按语】
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自诉双下肢水肿,下午水肿明显,无疼痛,按之凹陷难起,心悸胸闷,怯寒肢冷,神倦乏力,小便量少,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四诊合参,故该患者辨证属“水肿-肾阳虚”。患者长期高血压,年老体虚,以致心、脾、肾多脏虚损。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不化气,水湿潴留,阴盛于下,故见双下肢水肿,下午水肿明显,按之凹陷难起;命门火衰,阳气不布,不能温养肢体,故怯寒肢冷,神倦乏力;水气凌心,则心悸胸闷;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为肾阳亏虚,水湿内盛之象。治以温肾助阳,化气利水。方中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五苓散通阳利水;太子参、麦冬、浮小麦益气养心安神;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温补心阳;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猪苓、泽泻、车前草利水消肿;当归、川芎、鸡血藤行气活血化瘀。诸药相配共奏温肾助阳,化气利水之效。
(本案编写:梁燕科)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