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招仕富:自拟清肺逐瘀汤治疗肺痹案

发布日期:2024-09-03 17:33:21 来源: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招仕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湛江市骨伤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年,创立“招氏平衡整脊法”,获国际医学手法二等奖、华人知名医家金奖、“民族医药之星”、“南粤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主持科研立项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与主编出版著作3部,获科研成果奖6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唐某某,男性,时年56岁,于2020年01月07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有多年吸烟史,但无喘咳病史,曾于外院呼吸急症科住院,入院时咽喉痛,发热,咳喘,干咳无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四肢筋痛,肌无力等,结合胸部CT、MR等检查,被诊断为肺大泡肺炎。先后用过抗生素、激素和中药等综合治疗2周。近三天低热未退,身体虚弱,胃口差,不欲食,口干渴欲饮水,二便通,咳喘症状未见好转。为求中医药治疗,遂来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体形消瘦,说话很费劲甚至发不出声音,日夜咳喘,自汗,入夜时大汗淋漓,四肢疲乏,胸背部及四肢自觉冷冻而痛。

  查体:颈项强僵,肌筋膜触摸结节痛,以C3-5椎旁为明显,活动稍受限,胸椎T2-T4棘突偏歪,触压痛敏锐,椎旁肌筋膜触压痛,双肺呼吸喘息状,呼吸音减弱,细小哮鸣音。腹稍胀,腹肌软无压痛,肠鸣音无亢进。未引出明显病理神经反射。嘴唇暗而稍黑色,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根部苔微黄腻,脉浮细无力。

  既往史:既往有吸烟史多年。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颈胸椎源性综合征(肺大泡肺炎)。

  中医诊断:肺痹(风寒湿毒闭阻肺络)。

  治法:宣通肺气,温化痰湿,升清辟浊,化瘀排毒。

  治疗方案:予招氏平衡整脊法:

  (1)松肌理筋手法:在治疗中尤其重视预备手法的应用,可以舒筋通络、疏    通气血,要想快速有效的放松痉挛的软组织,找准“筋结”是关键。遂先疏通、放松颈部、胸部痉挛僵硬的肌肉,患者颈项强僵,肌筋膜触摸结节痛,以C3-5椎旁为明显,胸椎T2-T4棘突偏歪,触压痛敏锐,椎旁肌筋膜有触压痛,对这些“筋结”进行柔和的松肌理筋手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

  (2)平衡整脊法:调整颈、胸椎曲度和小关节紊乱,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均可引起椎体的“筋出槽、骨错缝”,它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椎体失稳、小关节紊乱范畴。长期劳损可造成椎体退变,骨关节增生、粘连,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松解(松肌理筋)手法可缓解肌肉痉挛,平衡整脊旋转手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消除脊柱的错缝,消除异常集中的应力,纠正力线,恢复颈、胸椎动静力平衡,改善椎体内外环境,从而使“筋出槽、骨错缝”的椎体失稳状态得以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

  (3)善后手法:应用轻揉法、拿法、归合法等进一步解除肌肉筋挛,改善血运,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的炎性反应,从而疏风通络,调和气血,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处方:予自拟清肺逐瘀汤加味:姜厚朴12g,法半夏12g,新会陈皮5g,茯苓20g,苍术12g,五味子10g,葶苈子10g,黄芩10g,浙贝20g,北杏仁10g,蜜麻黄10g,桂枝10g,葛根10g,白芍12g。

  共2剂,每日1剂,清水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清水复煎,二次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每于餐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01月09日

  患者服药后症状好转,呼吸较前顺畅,话音较前清楚,说话也较前有力,出汗减少,仍咳喘,有痰易咳出。

  处方:加强宣肺排毒,祛痰湿化瘀浊,益气养阴,予原方加减:蜜麻黄10g,桂枝10g,姜厚朴12g,法夏10g,茯苓20g,苍术12g,太子参10g,五味子10g,杏仁10g,浙贝20g,桃仁10g,葛根12g,白芍12g,黄芩10g,葶苈子10g,黄芪2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化州橘红10g,红景天10g。

  共3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20年01月12日

  患者胃口好转,面色嘴唇红润,咳嗽缓解,入夜无出汗,四肢温暖,精神好转,疲乏明显改善,但气喘还存在。舌质淡红,舌边瘀斑明显变浅变小,苔白稍黄腻,脉浮稍滑。因临近春节,患者要求开方带中药回家服用。

  处方:加强宣肺理气,健脾化痰,温阳扶正,补肾纳气,有助恢复肺活量和促进康复之功,予上方加减:炙麻黄10g,桂枝10g,姜厚朴10g,法夏10g,茯苓20g,白术20g,杏仁12g,浙贝20g,五味子10g,黄芪20g,人参10g,丹参1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桃仁10g,化州橘红10g,红景天10g。

  共5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后经微信随访,患者面色红润,舌质红,瘀斑已退,苔微黄,身体逐步恢复,精神良好,余无不适。

  【按语】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藏象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它用其特有的理论解释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解释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并作为治疗这些疾病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针对病因病机确立治疗法则,清除人体内的病理产物,恢复人体脏腑功能

  中医治疗肺痹,祛邪与扶正相结合,注重脾肺肾三脏同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而脾、肾之阳气有助肺气恢复,将肺泡痰浊瘀毒清除,恢复人体正常呼吸,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气血津液正常运行,保持肺部气道通畅,特别是肺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是恢复人体免疫力的前提,最终把人体的病邪病毒清出去,从而达到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脏腑经络机能恢复的目的。中医着眼于疾病的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此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本案会诊初期,招教授对患者进行诊疗辨证分析以后,结合岭南气候特点诊断为肺痹,由于风寒湿毒侵袭肺卫,肺脉失宣而咳喘不和,寒湿阻肺,痰浊血瘀,胸痛彻背,阴阳不调,气血瘀阻为之肺痹。治法以宣通肺气,温化痰湿,升清辟浊,化瘀排毒之法,予自拟清肺逐瘀汤加味,既祛风寒,祛肺浊,又利湿通血痹,既扶正祛邪,又调肝和胃,选用道地药材新会陈皮、化州橘红、红景天等加减化裁,方药对症,结合招氏平衡整脊法进行病因性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本案编写:招慧)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