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仕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湛江市骨伤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年,创立“招氏平衡整脊法”,获国际医学手法二等奖、华人知名医家金奖、“民族医药之星”、“南粤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主持科研立项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与主编出版著作3部,获科研成果奖6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杨某,女,时年59岁,于2014年3月27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半年前出现颈部疼痛,肩及上肢痹痛症状,逐渐出现步态笨拙,有“踏棉感”,束带感不明显,下肢麻木无力。经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并排除其他系统疾病。为求专科治疗,于2014年3月27日来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颈部僵直疼痛,左肩及左上肢麻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四肢发凉。
查体:C3-6棘突旁压痛,颈后伸、侧弯受限,膝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Babinsiki征(-)。舌黯淡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C4-6椎间隙狭窄,椎体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管狭窄。MRI检查可在T2加权见到C3-5椎间盘低信号,凸向椎管,压迫硬膜囊和脊髓。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痿痹(气血痹阻,肝肾亏虚)。
治法:温阳化气,宣通血脉,补益肝肾。
治疗方案:1、予招氏平衡整脊法:先予颈椎松肌理筋手法松解痉挛的肌肉,再采用平衡整脊旋转扳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稍微侧身,右手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做颈部旋转运动2-3次,再上提,牵引颈部,并使其保持中立位,再慢慢令其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手在保持牵引力下瞬间发力顺向旋转颈部,此时即可听到弹响声,一般响声清脆者疗效为佳。之后以同样的手法向左侧旋复一次,最后予拿法、归合法等善后手法捋顺颈背部肌肉组织。手法完毕。
2、针刺治疗:体针处方:大椎、天柱、颈椎夹脊穴、肩井、后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四强、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证型、证候配穴:血瘀加膈俞;肝肾两虚加肝俞、肾俞(出汗障碍可加合谷、复溜;头晕可加百会、神庭、三阴交;小便潴留取次髎、膀胱俞、宁极、阴陵泉;小便失禁取次髎、膀胱俞、关元、中极;大便秘结取大肠俞、天枢、气海、支沟;大便失禁取大肠俞、天枢、气海、长强)。
3、穴位注射:选患侧病变两个夹脊穴予2ml的健骨注射液、红景天注射液、腺苷钴胺注射液,分别穴注,每2天1次。
处方:予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杜仲10g,白术10g,茯苓15g,熟地15g,山萸肉10g,牛膝10g,独活10g,鹿角胶10g,白僵蚕10g。
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三日后复诊,经平衡整脊手法治疗后颈肩痛症状缓解,“踏棉感”好转,下肢肌肉较前有力,活动进步。
五次手法治疗后各项症状基本消失,走路轻松,嘱其注意休息及适当做颈部练功,如仙鹤点水、回头望月、半字操等。
【按语】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多而复杂,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椎节失稳松动,使椎间盘失去了弹性而突出并压迫脊髓;椎体后缘形成骨赘,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或影响其血运;也可由于外伤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挤压脊髓;或局部血肿压迫脊髓,外伤后局部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粘连也可对脊髓起束缚和压迫作用;同时,在颈椎活动时,脊髓在椎管的突起部来回摩擦受到损伤,以及椎体滑移或颈椎不稳等原因使脊髓受到慢性刺激或损伤所引起;或者由于交感神经的刺激,导致脊髓血管痉挛,造成脊髓的某一节段缺血变性以致局灶性的坏死,都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临床检查时必须做Hoffman征检查,以判断脊髓是否受伤。
脊髓型颈椎病在中医属“痹证”、“痿痹”范畴。由于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或者体虚感邪所致者虽有病理反射阳性等一系列体征,但临床表现以“疼、麻、凉”为其特点者。针对患者情况运用平衡整脊手法结合针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病位深达深层组织筋肉痉挛僵硬较甚,故触及颈项部压痛点及痛性筋结后,手法应柔和、沉稳、有力。
(本案编写:招慧)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