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仕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原副院长、骨科主任,湛江市骨伤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年,创立“招氏平衡整脊法”,获国际医学手法二等奖、华人知名医家金奖、“民族医药之星”、“南粤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主持科研立项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参与主编出版著作3部,获科研成果奖6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陈某,女,时年59岁,于2023年7月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长期伏案工作,素有颈部疼痛,间有头晕,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近2个月来常觉肢体麻木,颈部疼痛,头晕,有时伴有畏风怕冷,易患感冒,常感疲乏汗出,晨起稍活动出汗较多,兼有耳鸣、鼻塞。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疲倦,面色稍苍白,颈部疼痛,伴肢体麻木、头晕,时有畏风怕冷,多汗,耳鸣,鼻塞。
查体:颈椎生理性弯曲变直,无侧弯,颈部肌肉紧张,颈部无红肿,于C5-C7椎体棘突旁压痛,转头时头晕加重,双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细。
辅助检查:X线片示:颈椎生理性弯曲变直,C5-C7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颈椎病;2、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血痹、眩晕(气虚血弱,营卫失和)。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祛痰化湿。
手法治疗:予招氏平衡正骨整脊疗法:
(1)点按揉拿法:患者坐位,术者点、按、揉颈肩部穴位(风池、天柱、肩井、天宗等穴位),由颈部向两侧肩背部由上而下反复数次,再拿两侧肩部肌群;
(2)舒筋牵解法:患者坐位,术者双手固定枕颌部提牵颈部并作适度旋转及前后左右运动2-3次,再按点揉按摩颈部筋肌3-5分钟;
(3)疏通理顺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按拿颈肩部及开天门,按压百会穴,点揉天柱、风池穴1-2分钟,一手四指半屈掌指关节着压于颈背皮下顺向用力推、滚、按压1-2分钟;
(4)颈项拿捏法:术者拇指与四指交替拿捏左右侧颈项部筋肌、双肩侧斜方肌1-2分钟;
(5)牵旋整复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托着枕颈部,另一手托着颌部牵引旋转头向患侧20º--30º,再向健侧旋转25º—35º,然后将头恢复中立位顺势前后运动2-3次;
(6)旋转侧扳法:患者坐位,头向患侧旋转,术者一手虎口扣着患者健侧颈部下段(病变部位)固定,另一手置于头部患侧,将头部小角度旋转并瞬间用力侧扳向患侧20º--30º,再交换双手姿势,将患者头部小角度旋转扳向健侧30º—40º,然后头部恢复中立位,配合颈颌牵引(托)制动卧床休息。
处方: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鸡血藤20g,杜仲10g,白术10g,茯苓25g,血风藤25g,陈皮4g,牡蛎 10g。
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3年07月05日
患者诉颈痛、头晕明显缓解,肢体麻木、畏风怕冷、多汗等症状亦有改善。
处方:守原方再服3剂,煎服法同前。
后随访,患者诉药后肢体麻木、恶风、汗出尽除,余无他症。
【按语】
传统正骨整脊手法的历史流传甚广,历代以来形成流派甚多,至今诸如南北各流派手法名称繁杂。招教授在学习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50年的临床体会,将行之有效的平衡正骨整脊的整体治脊疗法设课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岭南中医骨伤科学,运用传统中医整体观的核心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师授真传,博采众长,招氏创立的“平衡正骨整脊三部十八法”已成为岭南伤科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整脊学,是运用中医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以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学科。中医整脊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古老的学科。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脊椎法”、“按脊法”的论述和“腰痛”的专篇。
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中医特色的整脊疗法。现代的中医整脊学,是在系统发掘整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统医学脊源性疾病史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了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研究,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维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等科学理论, 是中医整脊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整脊学应用以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正脊调曲、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功能锻炼四大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策略,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金匮要略》言:“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素问·痹论》亦有“营气虚,则不仁”的论述。四诊合参,结合本案患者情况,治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祛痰化湿之法,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白芍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白芍与炙甘草缓急柔肝益血,血和则痹有所通。鸡血藤归肝、肾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方中取其养血活血之功,配伍血风藤、当归,意在补血祛风,舒筋活络,活血通痹。患者症见头晕、耳鸣、鼻塞、汗出,辨证属兼夹肝阳上亢,故佐予杜仲、牡蛎补肝肾、强筋骨,益肝潜阳。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气味芳香,辛散温通,化痰祛湿,既有风痰湿邪,风阳旋动所致之头晕肢麻,旨在生血养血、行血活血,血行风自灭,痰湿得化,头晕、肢麻得止,相得益彰。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祛痰化湿之功。
(本案编写:吴东明)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