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胡世平:晕病太阳与太阴,经方合治功效彰

发布日期:2024-07-28 17:44:48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胡世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近40 年,擅治肝胆脾胃及内科杂病,主张“燮理阴阳为纲,扶阳为本”学术思想,提出脾胃病“中焦瘀堵”学说,基于“虚-毒-瘀”理论模式治疗慢性肝病,创肝病临证“三步曲”、“治肝五法”等学术理论。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姚某,女,时年32岁,平素体健,于2021年5月10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反复颈部僵硬不适伴眩晕、恶心2年余。患者因工作需要,平素长时间使用电脑,每于久伏案后出现颈部僵硬不适,伴眩晕、恶心明显,受凉或吹空调更甚,行中医理疗及四处求医疗效不佳。曾查颈椎核磁提示C3椎体骨髓水肿信号,C4/5椎间盘轻度膨出。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眩晕明显,难以站稳,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清水、心悸,周身出冷汗,恶风,受凉或吹空调症状加重,发作时无法正常劳作,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纳眠一般,时有大便黏腻,小便尚可。

  查体:舌淡胖有齿痕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弦无力。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太阳太阴合病(营卫失和,筋脉失养,脾虚风痰、水饮上扰,兼瘀血内停)。

  治法:调和营卫柔筋,健脾祛痰化饮,活血祛风通络

  处方:予桂枝加葛根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体如下:葛根30g,桂枝15g,白芍30g,甘草5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苍术15g,法半夏15g,天麻20g,川芎15g,威灵仙20g,鸡血藤20g,木瓜15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嘱忌生冷寒凉、肥甘厚腻之品,避风寒,慎起居。

  【随诊过程

  自服用2剂后症状明显缓解,7剂后症状全无;后每于久伏案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但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对生活及工作基本无影响,均予原方抓药服用3剂后症状可缓解消失,3月后复查颈椎核磁 C3椎体骨髓水肿信号消失。

  【按语】

  患者颈部僵硬,受寒加重,为“项背强几几”,当属太阳病。契合《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称“眩晕”为“头眩”“目眩”或“冒眩”,且《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篇曰:“上虚则眩”。故临床多属虚中夹实之证,脾虚中寒夹痰饮为多见。《伤寒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 无口苦咽干,不属少阳;虽脉沉,无但欲寐,不属少阴。

  结合患者头晕、恶心,无口干欲饮,大便黏腻,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小便调,属太阴病。病机当属太阴病,兼有痰湿、水饮内停,上冲清窍,下注肠道。四诊合参,患者症状及病机切合《伤寒论》中:“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故合苓桂术甘汤、泽泻汤治疗。同时,考虑患者脾虚风痰上扰,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强健脾化痰祛风之功。结合舌象有瘀斑,病久血虚瘀血入络,加用活血养血通络之品,乃遵《景岳全书·眩晕》曰:“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

  方解:《神农本草经》曰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方中葛根主解肌散邪,生津通络柔筋,为除颈项痹阻要药;辅以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考虑脾虚中寒,故倍芍药取小建中汤之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苍白术甘淡性平,既健脾益气,又利湿化饮;湿属阴邪,非温不化,苓、桂相伍,通阳化饮,一利一温,湿邪去有利于阳气得复,阳气得复又有利于祛湿。《神农本草经》曰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故配以泽泻甘寒化饮利水而不伤津。本案反复发作,当属风痰湿为患,辅以川芎、天麻、威灵仙、木瓜熄风化痰除湿;病久瘀血入络,加鸡血藤活血通络。谨遵前人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精当,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攻补兼施,共奏调和营卫柔筋、健脾祛痰化饮、活血祛风通络之功。

  (本案编写:胡世平名医工作室)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