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郝建军:平肝熄风,镇静安神治疗小儿抽动症案

发布日期:2024-06-20 17:43:07 来源:黄埔区中医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郝建军,广东省名中医,全国优秀基层名中医,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传统医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病、肿瘤、妇产科及内科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叶某某,男性,时年6岁,于2023年5月26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6岁起出现反复抽动症状,主要表现为清嗓、眨眼、耸肩等。曾在外院确诊为抽动障碍(抽动症)。患者平时不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有盗汗、烦躁,怕冷现象,食欲一般,二便正常。

  【首诊证候

  症见:患儿烦躁,反复眨眼、耸肩等抽动症状,盗汗,怕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抽动障碍。

  中医诊断:小儿抽动症(肝风内动证)。

  治法:平肝熄风,镇静安神。

  处方:予黄芩3g,姜半夏3g,醋香附6g,百合20g,地黄10g,龙骨30g,牡蛎30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片6g,北柴胡5g,合欢花6g,珍珠母15g,钩藤6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3年06月02日

  患儿烦躁症状明显缓解,感受风寒出现咳嗽,怕冷鼻塞。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桂枝6g,辛夷1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三诊:2023年06月09日

  患儿抽动症状进一步好转,夜间睡眠安稳,二便调。

  处方:予黄芩6g,姜半夏3g,醋香附6g,百合30g,地黄12g,龙骨30g,牡蛎30g,白芍12g,北柴胡5g,珍珠母20g,甘草片10g,郁金10g,首乌藤15g,茯神10g,合欢花1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再次复诊时,患儿抽动症状消失,夜间睡眠安稳,疾病痊愈。

  【按语】

  小儿抽动症多与肝风内动有关。在《黄帝内经》中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则表现为抽动、震颤等症状。依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此病本在肝胆,肝胆为脏腑表里,主疏泄,以调畅情志。

  本案患儿由于先天禀赋加后天的饮食环境的原因,造成肝胆不和,肝气不舒,肝风内动而出现眨眼,耸肩等风动症状,治疗以平肝熄风、镇静安神为主要治疗思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选用柴胡、黄芩、姜半夏、百合、地黄、龙骨、牡蛎、珍珠母等药物,旨在平息肝风、和解少阳,安神定志。在复诊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儿复感风寒出现咳嗽、鼻塞等症状,加入温阳散寒、宣肺止咳的药物,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抽动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也有所改善,最后连续治疗抽动症状消失,夜间睡眠安稳,疾病痊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