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钟启腾:柔肝养血利湿法治疗胁痛案

发布日期:2024-06-08 14:22:48 来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钟启腾,广东省名中医,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广东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肝病科主持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治疗各类肝病、消化病、疑难病,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中医科团队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4项、市级科研立项7项、惠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论著约100余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曾某,男,时年28岁,于2021年5月2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有“慢乙肝”病史多年,未系统治疗。4年余前出现双侧胁肋部疼痛,未常规诊治。半年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进食稍多即觉恶心,伴上腹胀痛、反酸、口苦。时有腰酸、肢体乏力,大量脱发,夜间烦躁,手足心热,睡眠差。大便稀烂,约3-4次/天,色黄,伴里急后重感。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双侧胁肋部疼痛,进食稍多即觉恶心,伴上腹胀痛、反酸、口苦。时有腰酸、肢体乏力,大量脱发,夜间烦躁,手足心热,睡眠差。大便稀烂,约3-4次/天,色黄,伴里急后重感。舌红,舌体小,苔黄微腻,脉弦细滑。

  查体:腹部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Murphy征(一),麦氏点无压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综合生化一:谷丙转氨酶 143(U/L),谷草转氨酶 52(U/L),谷草/谷丙转氨酶比值 0.36,总胆汁酸 19.6(umol/L);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 7.78E+05(拷贝/ml);凝血5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16.3(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41.5(秒);肝脏瞬时弹性试验:肝脏硬度10.3kPa。

  彩超:前列腺实质回声欠均匀。肝实质光点稍粗。胆囊壁稍毛糙。双肾、膀胱、脾、胰未见明显占位。

  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中医诊断:胁痛(肝肾阴虚夹肝胆湿热,胆胃不和)。

  治法:养阴柔肝,利胆祛湿,和胃降逆。

  处方:予自拟一贯丹参饮加减:枸杞子10g,北沙参10g,地黄10g,玉竹10g,葛根20g,麦冬10g,金钱草20g,赤芍20g,当归5g,丹参20g,溪黄草20g,瓦楞子20g,旋覆花1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精神改善,诉双侧胁肋部热疼痛减轻,全身乏力、恶心感、腹痛、腹胀、反酸、口苦等症状减轻,大便稀烂,昨日排便2次,色黄,无里急后重感,大量脱发,胃纳改善,睡眠差,小便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

  辅助检查:2021-05-27 复查肝功13项:谷丙转氨酶 78(U/L),谷草转氨酶 41(U/L),谷草/谷丙转氨酶比值 0.53,总胆汁酸 36.7(umol/L)。

  处方:原方基础上加入侧柏叶20g、菟丝子10g。

  共14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服用。

  三诊:

  患者精神可,诉双侧胁肋部热疼痛减轻,无乏力、恶心,腹痛、腹胀、反酸、口苦等症状减轻,大便稀烂,排便2-3/日,色黄,脱发,胃纳改善,睡眠差,小便色黄,舌红,苔微黄腻,脉弦细。

  处方:前方去侧柏叶、菟丝子,加入布渣叶、石榴皮各20g。

  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服用。

  【按语】

  胁痛多责之于肝胆,肝胆互为表里,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可引起胆液上逆犯胃。《内经》以胆邪逆胃、胆虚上溢所致胆胃不和、气机不降立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从肝、胆、胃的生理关系可知,胆胃病变,常相互累及。

  辨证思路:本案患者患乙肝病史多年,日久毒热耗伤肝精,阴血亏耗,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发为胁痛。肝胆互为表里,肝阴不足,移热于胆,胆汁蕴蒸,内生湿热;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胆液不循常道下降肠腑,反随胃气上逆,故反酸、口苦;久病本虚致脾气虚弱,脾虚生湿,日久化热,湿热蕴结中焦,故腹痛、腹胀、便溏、伴里急后重。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阴虚,精亏血少,则脱发、手足心热。此症患者肝络失养、脾胃虚弱、肾精不足是本;肝失疏泄、胆汁上逆所致症状是标,病变不局限于肝胆,所以在治疗中应从整体观念处方,考虑到肝与其他脏腑的联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的名方,运用滋阴柔肝的药物,达到疏肝解郁的功效,张山雷《女科辑要笺正》说它是“涵养肝阴无上良方”。本方中以生地滋阴补肾兼养肝血;沙参、麦冬、生地养阴血,生津,润肺清燥;当归补肝经之血,患者已是肝纤维化状态,故使用赤芍、丹参、葛根清肝热、活血通络,湿热之象暂较轻,故加入少量溪黄草、金钱草清肝利胆、瓦楞子制酸、旋复花降逆止恶。全方重点虽在滋阴养血,作用却是以柔肝而代疏肝,条畅气机,使胆汁下行。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转氨酶下降,守原方的同时加入菟丝子补益肝肾、侧柏叶养发。三诊时,患者肝肾阴虚、兼有湿热表现,加入布渣叶清热利湿,石榴皮涩肠止泻。

  (编者:钟韵畅、李广照、谭宏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