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腾,广东省名中医,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广东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肝病科主持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40年,擅长治疗各类肝病、消化病、疑难病,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中医科团队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4项、市级科研立项7项、惠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论著约100余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吴某,男,时年49岁,于2020年7月2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小三阳)”病史多年,无定期复查。10余天前食用较多荔枝、冷饮后出现右侧胁肋部疼痛,伴腹胀,恶心欲呕,纳差,厌食肥腻,后背部酸软感,口干口苦,渴欲饮水,喜热饮,恶风恶寒,尿液深黄。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胁疼痛,恶心呕吐,厌食肥腻,腹胀满,纳差,后背部酸软感,口干口苦,渴欲饮水,喜热饮,恶风恶寒,尿液深黄。舌红,苔黄腻有裂纹,脉弦滑。
查体:无肝掌、蜘蛛痣。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压痛,无叩击痛,Murphy征(+)。
辅助检查:2020-07-22 综合生化一:总胆红素 65.4(umol/L),直接胆红素 34.1(umol/L),谷丙转氨酶 2114.8(U/L),谷草转氨酶 1429.8(U/L),碱性磷酸酶 151(U/L),α-羟丁酸脱氢酶 218(U/L),γ-谷氨酰转肽酶 111(U/L),L-乳酸脱氢酶 423(U/L),总胆汁酸 29.7(umol/L);肿瘤4项:甲胎蛋白 7.12(ug/L),铁蛋白 >2000.00(ug/L);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乙肝核心抗体 阳性(+),乙肝e抗体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7.04E+06(拷贝/ml);尿常规:尿胆原 140-200(+3)(umol/L);肝炎组合3项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胁痛(肝经湿热,脾失健运证)。
治法:清肝利湿,健脾扶正。
处方:予六草二苓汤加减:茯苓30g,猪苓20g,金钱草30g,溪黄草30g,车前草30g,龙胆草10g,败酱草20g,鱼腥草30g,藿香5g,麻黄3g,钩藤10g,黄芪10g。
共7剂,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07月31日
患者诉皮肤、巩膜黄染减轻,右胁部疼痛及后背部酸软感减轻,胃纳欠佳,稍厌食肥腻,口干口苦减轻,恶风恶寒减轻。舌淡红,苔微黄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2020-07-30复查肝功13项:白蛋白 35.6(g/L),总胆红素 28.1(umol/L),直接胆红素 16.3(umol/L),谷丙转氨酶 291.0(U/L),谷草转氨酶 91.3(U/L),γ-谷氨酰转肽酶 114(U/L),总胆汁酸 29.5(umol/L)。患者症状及胆红素、转氨酶等均好转。
处方:原方基础上加用桑寄生20g。
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服用。
三诊:2020年08月07日
患者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诉右胁部疼痛、后背部酸软感明显减轻,胃纳、腹胀明显改善,无恶风恶寒,无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弦。
辅助检查:2020-08-06 复查肝功13项:直接胆红素 8.0(umol/L),谷丙转氨酶 67(U/L),γ-谷氨酰转肽酶 103(U/L)。
处方:原方基础上加入香附10g、杜仲10g。
共7剂,每日1剂,早晚餐后服用。
【按语】
急性病毒性肝炎,属于外邪侵袭肝胆,致肝胆疏泄失司,水液不运而化为湿邪,湿热交蒸而成肝胆湿热证。《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认为肝木之病,最易传之于脾土。脾失健运,又可致土壅木郁,引起肝气不疏。以清肝健脾为治法,肝失疏泄治以清肝,一则可清肝胆之湿热;二则使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通畅;脾失健运治以健脾,一则健脾化湿,二则脾旺能升载肝气,故健脾亦可助肝复其条达。
辨证思路:患者慢乙肝病史多年,生活于岭南之地,夏日湿热之气盛,荔枝为湿热之品,患者由于气候及饮食等外因产生的湿热之邪侵犯少阳,致肝经湿热,肝失疏泄,则胁痛,湿热郁阻肝胆,胆腑枢机不利,胆汁排泄受阻,则皮肤、巩膜黄染,肝气不舒,横逆中焦,加之患者有慢乙肝病史多年,素体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水饮内停,内生湿邪,胃失和降,因而恶心、纳差,腹胀满;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则恶风恶寒,水饮化热,下注膀胱,故尿色深黄。四诊合参,予六草二苓汤加减治疗。
方中重用茯苓、猪苓健脾利水,合黄芪补气固表,加强利水,配伍金钱草、溪黄草、车前草、龙胆草、败酱草、鱼腥草等药物,既能清热利湿,又可防止药物过于寒凉,损伤正气。少量麻黄发汗透邪,通调血脉,肃肺利尿,藿香芳香燥湿,共同退黄,钩藤清肝热。二诊时患者症状及胆红素、转氨酶等均下降,仍有腰背部酸软,加桑寄生强筋骨。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缓解,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趋于正常,原方基础上加入香附疏肝理气,患者舌质由红转淡,本有后背部酸软,恐本方寒凉,加入杜仲补阳。
(编者: 钟韵畅、李广照、谭宏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