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林,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中医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魏某,女,59岁,于2021年03月27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胀不适,伴有双手指麻木,呈进行性加重,天气转凉时症状加重,活动及推拿按摩后稍缓解,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中西医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现以“全身酸胀2年余”为主诉来院求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精神一般,全身酸胀,双手指麻木,遇冷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汗多,动则汗出,畏寒怕冷,纳可,夜寐不安,多梦,眠浅易醒,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月经史:50岁已绝经。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规律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可。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血痹(血虚寒凝症)。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处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嘱患者调畅情志,适当运动,饮食均衡,规律作息。
【随诊过程】
二诊:2021年04月06日
患者全身酸胀不适、手指麻木好转,睡眠明显改善。
处方:守前方,加制川乌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嘱患者定期复诊,方药随症化裁,随诊至2021年05月07日,患者诸症自平,身体状态较初诊时明显好转。
【按语】
患者年近六旬, 素体虚损而致气血亏虚,风、寒邪乘虚入阴分而生为血痹。气血亏虚,表虚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故见汗多,动则汗出;血虚寒凝,血脉不畅,筋脉、肌肉、心神失于濡养,故见全身酸胀不适,畏寒怕冷,夜寐不安,眠浅,多梦易醒;血得温则行, 遇寒则凝,故遇冷加重,活动后减轻;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手指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故见双手麻木;结合舌脉,本病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尤怡认为:“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附片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桂枝配伍白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助桂枝温通血脉;水蛭、益母草活血通经,地龙性善游走,通行经络,羌活、桑枝尤擅走上肢,祛风通络;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且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诸药合用,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说明药证相符,加制川乌增强温经通络之效。诸药合用,切合患者病机,故疗效较好。
李惠林教授点评: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寒厥”之病,原文中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其病机亦符合本案患者,故可取其散寒通络之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