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芸,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脑血管意外、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面瘫、神经官能症等方面有较高的诊疗技术。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胡某,男,时年50岁。2020年6月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直肠炎病史。近2月余胃脘区隐痛不适,以餐后明显,伴嗳气,口干苦,无反酸,无恶心呕吐。现以“胃脘区隐痛不适2月余,以餐后明显”为主诉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胃脘区隐痛不适2月余,以餐后明显,有嗳气,口干苦,无反酸,无恶心呕吐,喜太息,胃纳可,二便正常,睡眠差,难入睡。舌淡红,苔黄白厚,脉滑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30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薏苡仁30克,砂仁(后下)3克,甘草3克,白扁豆20克,陈皮6克,紫苏梗10克,姜半夏12克,首乌藤30克,酸枣仁30克,合欢皮20克。5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8月12日
患者胃脘区隐痛不适有所改善,嗳气减少,睡眠差,胃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柴胡12克,姜半夏12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陈皮6克,木香(后下)6克,枳壳12克,白术12克,乌药10克,百合20克,防风10克,牡蛎30克,甘草3克。5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二诊1周后随访,诉胃痛及睡眠均好转。
【按语】
本病案属于中医内科学“胃痛”的范畴。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脾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痛的病因广泛而复杂,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等等,以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本病例患者饮食不结,饥饱无常,嗜食肥腻炙煿,积滞难消,酿生湿热,湿热停滞于胃,导致气机阻滞,发为胃痛。而胃受邪则反侮肝,肝失疏泄,胃气不降,食滞不化而复生热,湿热又易困脾,影响脾气之升。一诊先健脾化湿,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二诊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方,意在肝胃同治,先扶脾再疏肝,疏敛有度,补泻适宜,方合肝脾疏运之性。服用药物治疗外,并嘱患者养成良好饮食规律和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忌长期饮食生冷、烟酒、炙煿等。并保持精神愉快,怡情适怀,病证方可痊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