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广东省名中医、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胃肠病、老年病以及咳嗽等证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病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杨某,男,时年40岁。2013年12月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平素因工作原因经常饮酒,吸烟多年,喜肥甘厚味之品。近一年来经常胃脘痛,心下胀满不舒,进食后尤甚。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A2期、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碳13呼气试验提示Hp阳性。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清,胃脘痛,嗳气频繁,时有恶心,胃中嘈杂不适,偶有反酸、烧心感,口苦,身体困重,大便稀溏,小便黄。舌红,舌苔黄腻,脉濡。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胃痛。
证型:寒热错杂。
治法:寒热同调。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10g、党参2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20g、苏梗15g、浙贝母15g、蒲公英30g、延胡索15g、砂仁10g(后下)。中药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3年12月11日
患者诉7剂药后症状大减,效不更方,继服5剂病愈。
【按语】
脾胃病多有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之证。岭南地区为湿热之地,其人多湿热之体质,但间见寒热错杂之证。故配伍用药中常于寒剂中加一两味热药,热剂中加一两味寒药。本案患者脾胃升降失司,因饮食不节、饮酒等引起湿热内生,湿热内阻中焦,中焦热结,故见胃脘痛、恶心、胃中嘈杂、烧心、口苦,而身体困重、大便稀溏又为寒湿。
本案中患者寒象不重而偏湿热,故本案用方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减去干姜而多用理气清热除湿之品,如加入浙贝母、蒲公英以加强清热之效,同时促进溃疡愈合,加入柴胡、枳实、苏梗以疏肝理气,延胡索以止痛,砂仁以行气理脾。临证时,在保持经方基本组成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化裁,方可收获全功。
(本案编辑:张燕)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