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蔡柏:附桂理中汤治疗功能性肠病案

发布日期:2024-03-13 17:40:23 来源: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蔡柏,广东省名中医、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胃肠病、老年病以及咳嗽等证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病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廖某,女,时年40岁,教师,于2018年2月2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近2年来出现脐周隐痛,大便溏烂,每日4-5次,以进食寒凉食物后明显,曾检查肠镜提示肠息肉,已切除,伴腰部酸痛,怕冷,夜尿频,曾有2次胚胎停止发育史。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面色无华,舌淡胖,齿印明显,苔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泄泻。

  证候诊断: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功能性肠病。

  治法: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处方:附桂理中汤加减。

  党参20g、炒白术15g、干姜10g、附片10g、肉桂5g(焗服)、茯苓20g、炒白扁豆30g、豆蔻6g、广藿香15g、防风10g、白芍10g、陈皮10g、建曲10g、杜仲20g,七剂,每日1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8年3月2日

  服药后便溏次数减少,每日2-3次,时有腹部隐痛,腰痛及怕冷症状均有所缓解,诉疲乏。

  处方:在原方上去藿香,防风,白芍,加用黄芪20g、盐补骨脂10g、菟丝子15g,七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8年4月27日

  大便较前成形,每日1-2次,诉疲乏,腰痛冷痛。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大附子剂量15g,七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18年6月15日

  诉稍怕冷,腰痛,大便成形,每日1-2次。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继续加大附子20g、杜仲30g,并加用巴戟天15g,锁阳30g,七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2018年7月27日

  诸症皆较前明显改善,续前方七剂,煎服法同。

  【按语】

  本例患者腹泻反复发作已2年,属久泻,加上平素工作及生活压力较大,证属脾肾虚寒,肝郁乘脾,治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初诊用附桂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炒白扁豆健脾益气;干姜、附片、肉桂温中散寒;防风、白芍疏肝健脾,杜仲补肾壮腰。诸药合用达到温阳健脾作用。

  二诊时便溏次数减少,腰痛及怕冷等症状改善,在原方上去藿香,防风,白芍,加用盐补骨脂、菟丝子加强补肾,加用黄芪加强健脾益气力量;

  三诊诉腰部冷痛,加大附子用量以加强温中散寒;四诊、五诊中已无腹泻,仍诉腰痛,怕冷,后期用药特点是在温中散寒的基础上,加了巴戟天,锁阳温补肾阳药物。

  本案腹泻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伴有脾肾两虚征象,虽然舌脉有湿邪困脾之象,究其湿邪的根本仍为脾虚所致。正如《景岳全书•泄泻》谓“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

  因此本案辨为慢性腹泻,证属脾肾虚寒,湿邪困脾,乃因久病导致脾肾两虚,脾胃虚弱,不能收纳水谷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病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亦可引起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乎脾胃,肾为胃关,若肾阳不足,关闭不密,则大便下泄”。本案老师抓住病机要害,辨证为脾肾两虚,湿邪困滞,治疗注重两脏同时调补,温中健脾固肾治其本,取得了显著疗效

  (本案编辑陈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