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广东省名中医、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胃肠病、老年病以及咳嗽等证的治疗。对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病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陈某,女,时年16岁,2020年12月16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1年余前始觉上腹部隐隐作痛,曾服西药治疗缓解,但常反复发作,1月前因学习紧张自感压力大,难以入睡,焦虑,胃脘部疼痛加重,呈拘急抽动样痛,饥饿则痛甚,伴心悸,不寐,纳差,大便时溏,无腹胀。为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神清,上腹部疼痛,呈拘急抽动样痛,饥饿则痛甚,伴心悸,难以入睡,焦虑,纳差,大便时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紧。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腹痛。
证型:脾胃虚弱,营卫不足。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和里。
处方: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15g、白芍30g、大枣10g、生姜15g、炙甘草10g、麦芽糖30g、合欢皮20g。中药六剂,水煎服,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12月23日
药后无拘急样疼痛,饥饿时偶有隐痛,睡眠明显改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桂枝15g、白芍30g、大枣10g、生姜15g、炙甘草10g、麦芽糖30g、合欢皮20g。守前方,中药六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20年12月30日
疼痛消失,每晚睡眠6小时左右,自觉纳差,余无特殊,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处方:桂枝15g、白芍30g、大枣10g、生姜15g、炙甘草10g、麦芽糖30g、合欢皮20g、麦芽30g。六剂,水煎服,日一剂。
一个月后随访未见发作。
【按语】
在临床中,小建中汤大多用于治疗虚劳腹痛。虚劳腹痛是因为中气虚寒,在《伤寒论》中小建中汤的主症,一为第100条的“腹中急痛”,一为第102条的“心中悸而烦”,本病例中的症状涵盖这两个症状。运用中医的整体思维分析,人体中心部位的气血不足和外周阳气的相对有余。中心部位的虚即心脏和胃腑因虚而悸动、疼痛;外周阳气有余则会使人手足烦热,即血虚阳浮。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不寐等。治疗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小建中汤整体偏于甘温,白芍虽凉,但有饴糖、桂枝、生姜的温药,整方仍是甘温补中之剂。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本案编辑:江铭)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