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博,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正骨医院黄氏正骨手法第二代传承人、广州市正骨医院原院长、中医骨伤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和医学研究40余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疑难杂症颇有见地,接骨手法以轻巧细腻见,重视骨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申报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8个项目被批准立项并获政府资助。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男,时年7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2天前(2021年3月20日)上体育课时不慎跌倒致伤左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疼痛受限,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检查提示左肱骨髁上骨折,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家属拒绝手术,遂转来院求诊。
【首诊证候】
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三角巾悬吊左前臂,查体:左肘部明显肿胀,外观畸形,压痛(++),纵叩痛(+),关节活动痛性受限,皮下散在瘀斑,末端血运、活动、感觉未见异常。
X线片示:左肱骨髁上骨折,骨折远端向后、向尺侧移位,软组织明显肿胀。
【辨证论治】
诊断:左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行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治疗。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3天后复查X线,提示骨折端稳定。嘱患者定期复查换药(每周1次),指导患者适当手指功能锻炼。4周后复查X线,提示骨折端稳定,可见较多骨痂生长。第6周拆除外固定,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第8周复诊,患者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骨折处无压痛。3个月后复查X线提示骨折端完全骨性愈合。
【随诊过程】
▲复位前,骨折端明显移位
▲复位后,骨折端对位对线明显改善
▲3天后复查,骨折端稳定
▲4周后复查,可见骨痂生长
▲3个月后复查,提示骨性愈合
【按语】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此处为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为力学薄弱点,受到外来暴力极易发生骨折。作为儿童肘部最常见骨折之一,肱骨髁上骨折在我院多采取保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后期指导功能锻炼,治疗效果令人满意。骨折复位方法:1、纠正重叠移位:两助手分别手握患者上臂上段和腕部,在前臂旋后位做对抗拔伸牵引3~5分钟,纠正重叠移位。2、纠正旋转、侧方移位,待重叠移位纠正后,术者位于患侧并用双手环抱患者患肘,采用回旋手法对尺偏型骨折,远折端旋前伴有尺侧移位的,则在助手的拔伸牵引下,用对抗旋内外推按法,把远折端旋后,近折端旋前,纠正旋转移位的同时,两手相对挤压把近端向内推,远折端向外推。3、恢复骨折对位:内外侧移位纠正后,两手拇指置于骨折远端背侧鹰嘴部,用力向前推按,两手余指环抱骨折近端用力向后拉按。同时让远端助手在持续牵引下缓慢向前屈曲肘关节至90°。术者触摸检查肘关节无畸形,折端稳定无骨擦音,鹰嘴没有向内侧偏移,屈肘时障碍已消失则复位成功。
固定方法:内外侧夹板上达三角肌下缘,下超肘关节3-5cm,宽度为上臂横径2/3。后侧板自三角肌下缘超腕横纹,宽度为肘横纹横径3/4。骨折复位后维持对位牵引,肘关节屈曲90°。先外敷续骨油纱,然后于上臂、肘部及前臂缠绕绷带2-3层。术者取后侧板并将梯形垫放置于肘关节后部骨折远端和尺骨鹰嘴部位,内侧板上、下端压垫分别置于上臂上端和内髁部位,外侧板压垫置于骨折端上方;后侧板上端达到腋后线下面,远端达掌指关节,中间折成直角,内外侧板均超过肘关节下3-5cm,掌指关节部垫棉花,内外侧板用绑带以内“8”字将其固定于肘关节以下。后侧板屈曲90°托起肘关节固定,然后用面部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