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博,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正骨医院黄氏正骨手法第二代传承人、广州市正骨医院原院长、中医骨伤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和医学研究40余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疾病、疑难杂症颇有见地,接骨手法以轻巧细腻见,重视骨科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申报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8个项目被批准立项并获政府资助。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高某,女,时年46岁,2022年3月3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于3周前出现腰部伴左下肢疼痛,腰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左足趾麻木。近期左手指间关节活动疼痛。乳腺CA病史。
【首诊证候】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疼痛3周。
诊见:腰部伴左下肢疼痛,腰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左足趾麻木。近期左手指间关节活动疼痛。舌质淡暗红,苔白腻,患部压痛,活动疼痛加重,脉沉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入络)。
治法:温经通络,散寒祛湿。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甘草10克,麻黄10克(先煎),白术10克,防风10克,黑顺片10克(先煎),细辛6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配合芒针治疗,指导功能锻炼
(1)患者俯卧,双手支撑床面,骨盆贴紧床面,将腰由中立位开始缓缓极度后仰,使腰方肌有紧张牵拉感,停留5秒,反复3次,逐次加大幅度,然后将双手交叉置于床面,使腰椎缓慢前屈于中立位,于腰椎前屈过程中进行对抗,停留3秒。
(2)患者坐位,双手叉腰,将腰椎由中立位开始缓缓极度侧屈,使患侧腰方肌有紧张牵拉感,停留5秒,反复3次,逐次加大幅度,然后将一手支撑住患侧,使腰椎由侧屈回归中立位,于腰椎运动过程中进行对抗,停留3秒。
【随诊过程】
二诊:4月7日
上症减轻,患部压痛减轻,活动疼痛减轻,左下肢痹痛缓解,舌质淡暗红,苔白稍腻,脉沉细。继续芒针3周治疗。
三诊:5月11日
腰腿痛较前明显好转,偶有反复,乏力感,左大腿外侧偶有疼痛,站久明显,坐位缓解,活动后好转,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减轻,舌质淡暗红,苔白稍腻,脉沉细。
处方:茯苓45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泽兰15克,牛膝15克,金樱子肉10克,桑螵蛸10克,枸杞子15克。共6剂。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四诊:5月19日
腰腿痛较前好转,手指有胀感,晨起僵硬,活动后好转。腰部压痛较前减轻,活动较前灵便,伴偶发左下肢痹痛。舌质淡暗红,苔白稍腻,脉沉细。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2克,细辛9克,桑寄生15克,生姜10克。共6剂。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五诊:5月26日
腰腿痛较前好转,手指有胀感,晨起僵硬感较前好转。舌质淡暗红,苔白稍腻,脉沉细。宜加强温阳健脾利湿。中药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2克,黑顺片10克,桑寄生15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六诊:6月23日
腰腿痛明显好转,偶有反复,手指有胀感不明显,晨起僵硬感较前好转,舌质淡暗红,苔白,脉沉细。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2克、黑顺片10克、桑寄生15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七诊:9月1日
病情渐稳定,手指晨起僵硬感基本缓解,近期无复发,腰腿痛较前明显好转,但偶有反复,站久明显,坐下后缓解,活动后好转。舌质暗红,苔白,脉沉。
处方:桂枝15克、白芍30克、知母10克、麻黄12克、黑顺片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防风15克。加五碗水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服。
2023年6月初随访,疼痛缓解,病未复发。
【按语】
辨证思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患者长期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诊断明确,体查症状兼有臀肌筋膜炎。中医四诊:患者神清,精神尚可,腰及肢节疼痛,活动受限,肢端麻木,患部压痛,活动疼痛加重,舌质淡暗红,苔白腻,脉沉细。《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有云“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该证患者手指、膝关节、踝关节均曾出现肿痛,虽然无金匮描述脚肿如脱,但辨证相符,中医属于“痹证”范畴,根据舌脉象,辨证为寒湿入络。
治疗经验:黄师善于使用仲景方治疗骨科痛症,其中经常使用金匮方中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临证运用多用于治疗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症状的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此方化裁,寒痹可用、风湿热痹亦可用。寒重则重麻、附、桂。热重则重芍药知母加石膏黄柏,老师认为熟附子、麻黄温热,若其人热象可加倍量知母以制约麻黄、附子烈性。
该方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合方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痹痛,关键在于温通。“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郑语),温通使闭阻之经络得以开启而显著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肿痛,时发寒热,脉沉紧,舌苔白润。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身热,关节肿痛畸形,舌红苔黄腻。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盛者为行痹;寒盛者为寒痹;湿盛者为着痹。此方化裁,寒痹可用、风湿热痹亦可用。初服得微汗则解。
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中后期患者以指间关节肿痛、麻木,中医辨证为血痹、风痹,血痹病的辨证论治。由于营卫气血俱虚,阳气不足,阴血涩滞,又感风寒,故见肢体麻术不仁,即谓之血痹。阳气不足,于关脉微。外感风寒,故尺中脉小紧,血痹之证以肌肉麻痹为主,如邪重者,亦可发生疼痛,故曰如“风痹"状,而实非风痹之关节流窜疼痛之证。方拟《金匮要略》治疗血痹虚劳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协黄芪达表,温通血脉: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调和营卫,桂枝配合黄芪益气并振奋卫阳,黄芪配合桂枝固表而不留邪。其方即桂枝汤,妙在以黄芪易甘草,倍用生姜载黄芪走表。
(本案编写:曾湘骏、周敏杰)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