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杨小清:温胆汤加减治疗胞生痰核

发布日期:2024-01-30 17:58:40 来源:云浮市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杨小清,广东省名中医,原云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培养学术继承人2人,主持7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4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7篇。从医4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儿、妇科疾病及老年病,尤擅脾胃病、心肺病、小儿消化不良、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沈某,女,时年5岁,2022年7月16日初诊。

  【发病过程】

  现病史:患儿家长代述,患儿双眼上下睑硬结1年来反复生长,使用多种眼药水眼膏未见好转。既往曾行于全麻下行右眼霰粒肿手术。

  【首诊证候

  主诉:双眼上下睑硬结反复生长1年余,左眼再发2周。

  刻下症:左眼上下睑红肿硬结,纳少,挑食,少吃米饭、肉类、蔬菜,夜间睡眠不稳,大便硬,2天1行,舌尖红,舌苔白腻,脉弦细。

  专科检查:患者左眼上下睑局限性红肿,硬结隆起,若黄豆大小,无压痛。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左眼睑板腺囊肿。

  中医诊断:胞生痰核。

  中医证型:脾虚肝热。

  治则:健脾清肝,化痰散结。

  处方:温胆汤加减:法半夏、肿节风、牡丹皮各8g,茯苓、山药各10g,枳实6g,菊花、夏枯草、独脚金各5g,陈皮、甘草各3g。5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次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7月22日

  患儿左眼上下睑红肿减轻。出汗稍多,纳眠稍改善,大便1-2天1行,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原方去陈皮、菊花,加黄芩、防风各5g。10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次温服。

  三诊:8月17日

  患儿左眼上睑稍红肿,下睑无红肿,硬结明显缩小。出汗减少,纳眠改善,大便1天1行,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滑。原方加合欢皮8g,薏苡仁10g。7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次温服。

  四诊:8月27日

  眼睑局部肿胀全消,未触及硬结,为巩固疗效,续8月17日方3剂续服。

  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胞生痰核,西医学称之为睑板腺囊肿,患者常有复发,小儿尤甚。本病多由饮食不节,以致脾虚失运,或胃肠蕴热与湿痰混结,阻塞经络,隐起于胞睑之间而成。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眼睑在五轮学说中属肉轮,该病复发多与脾胃和痰湿有关,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实以痰湿为主,虚以脾胃虚为主。易复发的患者常由脾虚引起。脾为后天之本,能把人体摄入的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转输到全身各个脏腑。脾能化生营卫,主气机升降,运化水湿。脾与胃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才可发挥出运化水谷、化气、生血、统血、升降等功能,其致病因素,主要为湿邪,并常易化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言:“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脾失健运,气机不调,则不能升清降浊;营卫化生失司,则卫外不固;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则痰湿内生;易复感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而发,故该病反复发作。另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所以内伤、外感和其他脏腑疾病都,可以影响到脾胃功能,而脾胃病变同样可以导致他脏功能失调。故有“调脾胃以安四脏”之说。

  胞生痰核的治疗自古以来多以手术为主,但也有不少单用药物治疗之记载。用药物治疗可以消散者,则不必强求手术。本病案患者年龄较小,手术配合度欠佳,既往曾全麻下行霰粒肿手术,如多次复发,行全麻手术又有一定副作用,故应先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在儿童睑板腺囊肿复发的治疗上,应重视调理脾胃,化痰散结。

  本病患儿脾胃虚弱,纳运失调,故挑食,少进米饭、肉类、蔬菜,化生营卫不足,故易感邪。且脾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痰湿内聚,上阻胞睑脉络;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不能升清降浊,浊阴不降,痰结于胞睑,与气血混结而成,如复受风邪,则风与痰湿相搏,邪留与睑内。《原机启微·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曰:“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如斗,皆自豆许致也。”且湿性黏滞,缠绵难愈,郁久易从热化,产生伏火。脾损及肝,土虚木盛,清阳不升,则肝火内郁。故患者表现为夜卧不安,大便硬,舌红苔腻脉弦细,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治疗上应采取抑木扶土法,采用温胆汤加减,方中茯苓、山药、陈皮健脾以助运,半夏、枳实降气化痰,菊花、夏枯草清肝散结,肿节风、牡丹皮凉血活血,独脚金清脾胃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胃、理气机、散痰结、调升降、清肝火之功。二诊加入黄芩以清肝泻热,加防风以升发,脾胃既有郁热,则宜以升发之品以疏散脾中伏火,风药行经,可升清阳。三诊则加入合欢皮、薏苡仁以改善睡眠,加强健脾化湿之力。总而言之,该病病机首当责之脾胃,治疗上需分清标本虚实,以健脾为主,扶正以祛邪。

  (本案编写:白昱旸、杨小清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