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清,广东省名中医,原云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培养学术继承人2人,主持7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4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7篇。从医4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儿、妇科疾病及老年病,尤擅脾胃病、心肺病、小儿消化不良、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江某,男,时年53岁,2021年6月7日初诊。
【发病过程】
现病史:患者6年前开始从事生意,由于业务繁忙,饮食不规律,经常忍饥劳作,渐出现中上腹胀闷不适感,时有隐痛,伴乏力,食少,大便不成形,症状反复,但未予重视,未规范诊治。近一年出于工作原因,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情绪波动较大。2月前,历经经济纠纷后,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口苦,反酸,至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考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未见报告单),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西药近一月无效,遂来我科就诊,要求中药治疗。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中上腹痛6年,加重2月。
症见:持续性中上腹部灼痛,反酸,食少纳差,食后上腹胀痛,大便不成形,时干时稀,进食酸辣后症状加重。
查体:神清,面色无华,体型消瘦,舌淡有瘀斑,苔腻微黄,脉左关弦而有力,右脉缓而无力。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
中医证型:脾胃虚弱,胆气犯胃。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处方:黄芪50g,柴胡、白术、旋覆花(包煎)各20g,蒲公英、乌贼骨、党参、茯苓各30g,陈皮、半夏、甘草各15g,三七(打碎)、枳实各10g。5剂,水煎服,日2次,嘱注意情志调节,多听柔和音乐,规律饮食,忌油腻,适当运动。
【随诊过程】
二诊:2021年6月13日
药后症状大减,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胃纳好转,偶有反酸,大便基本成形,舌淡,瘀斑淡,苔薄白稍腻,脉左关弦略紧,右脉缓滑有力,前方再进7剂,半月后电话随访,诉诸症皆已消失,进食辛辣酸后亦未复发,基本痊愈。
【按语】
患者常年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故见食少,胃胀,乏力症状。近日情绪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胆汁失其常道,随肝气横逆犯胃,肝郁化火,生痰凝瘀,故而出现了胃脘灼痛,口苦,泛酸,食后加重等肝胃不和之证。胆汁反流原因有二,一是脾胃虚弱,升清降浊失常,故胆汁可逆流而上,所以要用补脾和胃降逆之品,二是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引起胆汁失其常道,故治疗用疏肝理气之品。方中黄芪、四君子补脾胃之虚,旋覆花降逆治其前者,柴胡、枳实疏肝理气治其后者;脾虚日久,必有痰湿,肝郁亦可生痰,故用二陈化痰湿;久病入络必有瘀血,肝火亦可凝瘀,故用三七化瘀止痛;肝胆胃之郁火以重剂蒲公英清解之,乌贼骨制酸护胃。本案辨证准确,下药思路清晰,故效果显著。
(本案编写:潘晓明、杨小清)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