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杨某,男,时年52岁,因“右头面部伴耳后疼痛10天”于2020年12月31日就诊。
【发病过程】
患者10天前因过于劳累出现右额头部伴耳后起水疱,呈针刺样疼痛;12月26日症状加重后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疼痛较前明显好转,右额头面部伴耳后仍有隐痛。
【首诊证候】
刻诊:右额头面部伴耳后隐痛,结痂样皮损,伴恶心,疼痛持续10~15秒,1天发作15次左右,稍口干,无口苦,纳差,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腻,脉滑。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医诊断:蛇串疮(脾虚湿蕴证)。
治则:健脾祛湿止痛。
处方:
针刺:百会、上星、头维、印堂、中脘、水分、气海、滑肉门、外关、足临泣。
精灸:风池、肺俞、脾俞、腰阳关、中脘、下脘、大横、阴陵泉、阳陵泉、涌泉各2壮。
刺络:心俞、大椎、耳尖、三焦俞、胃俞、肩髃。
耳针:心、胃、胆交替。
【随诊过程】
经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门诊治疗15次而愈。
【按语】
带状疱疹是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主要特点的皮肤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出现于身体某一侧,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及腰神经等分布区域,呈带状排列,伴局部剧烈疼痛。本病属中医的“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缠腰火丹”等。符文彬教授认为素体亏虚,或外邪侵袭,初期表现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病久则瘀血入络,不通则痛,发为本病;以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证型多见,病位在肌肤,与手足三阳经、手太阴经、手少阴经等相关,与心、肝、胆、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早期介入疗效更佳。临床注意辨证与辨经相结合,根据病情按病症分期治疗,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后遗症期以通络止痛为法,加强巩固治疗。
本案病机主要为脾虚湿蕴,气机受阻。根据病变位置考虑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不利,予外关、足临泣疏利少阳气机,中脘健脾化湿,水分清利水湿,滑肉门行气化痰,气海调畅气机,配合百会、印堂、上星、头维,轻清通窍、安神定志。精灸风池祛上焦之邪,肺俞开宣肺气,中脘、下脘、脾俞调理中焦化湿,大横健脾祛湿,腰阳关振奋阳气,阴陵泉、阳陵泉利湿消内外之邪,涌泉引火下行;刺络耳尖清利头窍,大椎、心俞泻有余之邪热,三焦俞通利三焦,胃俞、肩髃清胃通络;配合耳针以巩固疗效。
后遗神经痛是本病治疗难点,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局部与整体配合,针灸与其他特色技术整合治疗。
(本案编写:罗丁,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