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符文彬:妙取“四关”调血压

发布日期:2023-12-27 14:43:28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学术精华与临证》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莫某,男,时年48岁,因“发现高血压9年余”于2020年12月10日初诊。

  【发病过程】

  9年前体检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150/110mmHg,蹲下站起时头晕,头胀,心悸,服用“络活喜”治疗,每日早晨1片,血压控制尚可。

  【首诊证候

  刻诊:血压波动(130-145)/(85-96)mmHg,仍有头晕头胀,无恶心呕吐,腰酸痛,睡眠差,梦多,胃纳可,大便溏、不成形,小便调。舌淡,苔白,脉滑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眩晕(肝郁脾虚证)。

  治则:疏肝调神,健脾补肾。

  处方:

  针刺:百会、印堂、头维、廉泉、人迎、引气归元、四关穴、太溪。

  精灸:风池、肺俞、四花穴、肾俞、腰三针、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悬钟、涌泉各2壮。

  刺络:厥阴俞。

  埋针:心俞、肝俞(双)。

  【随诊过程

  按上方每周治疗1次,经2次治疗后,2020年12月24日复诊,血压改善;继续治疗3周,眩晕症状明显好转,无腰酸痛,睡眠改善,梦少,胃纳可,大便调。

  【按语】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符文彬教授认为本病以气血循行不利、感邪后邪气犯逆为主要病机;气血循行不利,不能上行于清窍,使之失于滋养,则可出现眩晕脑鸣等诸症;抑或感受六淫邪气之侵、六经邪气之逆,蒙蔽清窍,而发头痛眩晕等。临床多由肝风、风痰、痰火、瘀阻、阴虚等引起。

  “四关”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杨继洲《针灸大成》:“四关者……太冲、合谷是也。”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为阳,主气,清轻升散;太冲,肝经原穴,为阴,主血,重浊下行;合谷调气中之血,太冲理血中之气,气血调和则诸病自愈,两穴相合,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和气血,调整机体,相得益彰,相合治疗因五脏六腑气血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之疾病,故四关穴对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痹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循经》云:“合谷主狂邪癫厥。”《经穴性赋·血门》谓太冲有“通经行瘀,尤有清血、凉血、固血”之功。

  针灸是非药物疗法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具有降低动脉血压、保护靶器官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临床可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治疗模式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针刺百会、印堂、人迎、曲池、四关穴、太溪,精灸四花穴、命门、足三里、悬钟、涌泉,心俞刺络,肝俞、膈俞或耳穴肝、心、降压沟埋针。结合病症,随证加减。本案患者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浊内生,气机阻遏,清窍受扰,治当疏肝调神、健脾补肾。针刺四关穴疏肝理气、平肝降压,百会、印堂、廉泉通督任调神清窍,头维疏调局部气血,引气归元调脾肾,人迎平肝调胃,是降压特效穴;精灸风池能祛头风止晕,四花穴调和气血,中脘、关元、肾俞、腰三针、命门健脾补肾利腰,涌泉引火下行,足三里、悬钟能补肾健脾填精,是降压的经验穴;刺络厥阴俞逐瘀通络、泻郁火;埋针以巩固疗效。

  本病容易复发,需维持治疗,要注意劳逸结合、调心身。

  (本案编写:王聪,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