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符文彬:挤眉弄眼不用愁,心胆论治解您忧

发布日期:2023-12-26 14:34:52 来源: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杜某,男,时年6岁。

  【发病过程】

  患者10个月前鼻炎发作后开始出现不自主眨眼,耸鼻,咧嘴动作,间断发作,外院诊断为“抽动障碍”,予盐酸硫必利片、肌苷片、精灵口服液、羚黄宝儿丸口服,症状稍改善。现仍时有不自主眨眼,耸鼻,咧嘴,无注意力不集中,无喉中响声,为求中医治疗遂至针灸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时有不自主眨眼,耸鼻,咧嘴,无注意力不集中,无喉中响声,纳差,眠可,二便调。舌淡胖,苔白微腻,脉弦细滑。

  体格检查: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抽动障碍。

  中医诊断:痉证(心胆失调)。

  治则:调节心胆。

  处方:

  针刺:百会、印堂、人中、承浆、中脘、外关、太溪、足临泣;长强、风府速刺;

  点灸:风池、四花、肾俞、命门、涌泉各2壮;

  刺络:心俞、肝俞双;

  埋针:心俞、胆俞双;

  【随诊过程

  按以上方案,每周治疗2次,6次为一疗程,共3疗程,患者的眨眼、耸鼻、咧嘴动作明显减少,继续巩固治疗1疗程后症状消失。

  【按语】

  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甚至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临床表现可分为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感觉抽动。本病多见于儿童,患儿除了不自主抽动症状,往往伴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严重时可出现暴躁情绪或孤独少语、学习困难等情况。中医学并无关于抽动障碍的具体病名,根据症状本病属于“痉证”范畴,涉及多脏腑、多经络。符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观察到患者运动、发声方面的抽动症状是在心神统帅下,依靠相应脏腑协调肢体的筋、骨、肉、脉来完成的,因此本质不在与其直接相关的脏腑,而在于心神的异常,即心神统帅作用的失调。《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本病出现的焦虑、强迫等情绪障碍更是与心神失调息息相关。张景岳云:“神之与机互相依伏,故神有机主,机有所从,神有所决,机有所断。”而心又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本病的基本病机是心神失调、神机失主。治疗方面以“调神”为主,涉及经络有督脉、心经、胆经。

  一针:《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所以督脉与脑有很大的联系,是调神的主要经脉。百会、印堂、人中均位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乃诸阳之会,居人体头部正中最高点,印堂为督脉经外奇穴,人中为督脉经穴,针刺百会、印堂、人中可通督调神、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长强为督脉络穴,又为足少阴、少阳之会,风府也是督脉经穴,通督调神作用较强,考虑操作方便和穴位安全性,予速刺不留针。承浆、中脘为任脉穴,与督脉穴同用可协调阴阳。符教授善用“心胆论治”理论来治疗焦虑、强迫,其中常用的一组对穴就是“外关、足临泣”。外关为手三阳三焦经的络穴,因其别走手厥阴心包经,故针刺此穴可以镇静,宁心安神;此穴又通于阳维脉,与三阳经相维系,适用于治疗由邪郁少阳而致的虚怯、惊恐、多虑等精神情志疾患。足临泣为胆经俞穴,针刺此穴能调理肝胆之疾。外关与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配穴,两穴相伍,对少阳经脉气机郁滞所致诸病都有疏泄作用。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督脉起源胞中,与肾直接相关,其分支与任脉并行,也入属于肾,故肾与督脉、脑关系密切,小儿的脏腑特点为元气未充,肾气未旺,故选用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原穴太溪以补肾生髓。

  二灸:符教授善用精灸温通经脉,因其艾炷小,热力足,能直达腧穴,刺激强,疗效甚佳。患者时有不自主眨眼,耸鼻,咧嘴,考虑为“风象”,选用胆经之风池穴息风。四花穴为双侧膈俞、胆俞的统称,共计4个穴位。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属阴,有行血活血宽胸之功;胆俞为胆腑之气在背部输注之部位,《医学见能·诊法》有“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俞具有疏利肝胆、升清降浊之功。胆俞属阳,膈俞属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气和血,调整阴阳相得益彰。选用肾俞、命门、涌泉精灸以补肾生髓。

  三巩固:心俞有安神镇静之功,肝俞有疏利肝胆、升清降浊之效,二穴刺络放血以调气和血、攻补兼施。二穴皆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两者合用也是符师心胆论治理论的体现。心主神明,胆主决断,心俞、胆俞合用也是心胆论治的体现,二穴埋针可巩固疗效。

  总结:符文彬教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抽动障碍,从神机入手,以通督调神、心胆论治为法,针灸并用,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本案编写:王谦,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