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李某,男,时年58岁,因“颈项部疼痛1月”于2020年1月2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1个月前做家务后出现右侧颈肩部疼痛,时有右手麻木感,拇指、示指为甚。2周前外院查颈椎MRI示:C4-C6椎体退行性病变。
【首诊证候】
刻诊:症状反复发作,双手冰凉,右肩胛处疼痛明显。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痰湿阻滞证)。
治则: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处方:
速刺:颈百劳、风池。
针刺:百会、印堂、水沟、承浆、内关、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引气归元。
精灸:风池、颈百劳、肩中俞、肺俞、心俞、肩三针(右)、肾俞、命门、引气归元、涌泉各2壮。
刺络:厥阴俞、大椎。
埋针:神堂、阳纲。
【随诊过程】
经3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再治疗5次症状发作明显减少;每周治疗1次,共3周巩固治疗。
【按语】
颈椎病是最常见疾病之一,颈椎病伴颈痛症状的发病率达16.2%,已成为WHO公布“全球十大顽症”的第二名。颈痛可发于各型颈椎病,以颈型颈椎病最为典型,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多由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颈椎关节、肌肉、韧带失稳,表现为颈肩部酸胀疼痛、活动受限。本病属于中医“项痹”范畴。符文彬教授认为其因风寒湿困、气滞血瘀、痰湿阻络、湿热阻滞等引起经络不通、肝肾不足或气血亏虚使经络失养所致,与手足三阳经、督脉、肝经、肾经相关,与心、胆、肺、肝、肾、膀胱、小肠、三焦等脏腑关系密切。临证常辨证与辨经相结合。他率领团队针对临床上的难点和痛点,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5项课题的支持下,历经20余年的研究,创新性提出针灸从心胆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理论,创立并拓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特色针灸技术,制定技术操作规范,率先建立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评价体系,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符文彬教授常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及《灵枢·经脉》所言“胆主骨所生病者”和“肾主骨生髓”,主张从心胆肾论治以解决该病的临床难点问题。本案中患者以颈痛为主诉,结合舌脉象,病机主要为痰湿阻滞。先速刺风池、颈百劳疏通局部气血,然后取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及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以调胆顺气、宁心止痛,引气归元可培补后天以滋养先天,三阴交健脾祛湿,承浆前后相应,百会、印堂、水沟通督调神;太溪以补肾健骨;精灸风池、颈百劳、肩中俞、肩三针(右)温通气血、祛湿活络,肺俞可开宣肺气,心俞活血止痛,引气归元补肾健脾化痰,命门振奋阳气,涌泉引火下行;刺络以泻有余之邪气;埋针以巩固疗效。
本病急性期易反复发作,往往伴有颈部症状和睡眠障碍,需加强兼症治疗,注意日常调养,巩固疗效。
(本案编写:张继福,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