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符文彬: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3-12-20 17:55:44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学术精华与临证》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李某,女,时年42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2月前情绪波动后开始出现间中胸闷,活动后无加重,随即出现颈肩腰髋疼痛乏力,颈部、腰部、髋部关节呈酸痛感,双肩部呈撕裂样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影响日常生活,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不明显,无发热恶寒、咳嗽咯痰、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行走不稳、间歇性跛行等,曾在我院门诊就诊,完善心电图、抽血等检查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予药物对症止痛、护胃及理疗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后患者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双肩关节撕裂样疼痛,颈部及腰痛灼热酸痛,髋关节酸痛感,周身乏力,反复我院门诊就诊,完善血常规、血沉、风湿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考虑“纤维肌痛?”,经对症止痛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现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神清,精神疲倦,颈肩腰髋部持续性疼痛,双肩关节撕裂样疼痛,颈部及腰部灼热酸痛感,周身乏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无明显缓解,疼痛剧烈时影响睡眠,四肢活动时不自主震颤,活动后震颤加重,情绪波动后胸闷心悸、汗出,无胸痛、发热恶寒、头晕头痛等症,口腔溃疡,口腔及唇周灼热感,纳差,眠欠佳,疼痛影响睡眠,入睡困难,小便调,间有腹痛,便后缓解,大便色黄质烂,日一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查体:枕骨下肌肉附着点两侧、C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双侧第2肋软骨交界处上缘、双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双侧臀部外上象限的臀肌前皱襞处、双侧大转子的后方共7对(14个点)解剖点压痛(+),疼痛呈对称分布,局部肤温、肤色正常。双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双侧膝脂肪垫关节皱褶线内侧2对解剖点压痛(—)。颈腰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广泛压痛,VAS评分8分。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腰椎MR提示:颈椎、腰椎轻度退行性变,C3-4、C4-5、C5-6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突出,L4-5椎间盘膨出。康奈尔健康问卷66分,MR9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4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纤维肌痛、特发性震颤、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断:痹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治疗方面,综合患者四诊治疗,目前辨证考虑为肝郁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法,中药以越鞠丸加减。处方如下:

  香附10g,川芎10g,苍术15g,神曲10g,栀子10g,羌活15g,葛根30g,柴胡10g,郁金15g,赤芍15g,桃仁15g,甘草5g,7剂,温服,日一剂。

  针灸方面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原则,以督脉、厥阴、太阴、太阳经穴为主。

  头皮针:血管舒缩区。

  体针:百会、印堂、头维、廉泉、四关、太溪、照海、三阴交。

  腹针:引气归元、大横、调脾气。

  灸法:颈百劳、大椎、肩中俞、肩髃、三焦俞、膀胱俞、秩边、阳陵泉、绝骨、涌泉

  刺络:大陵、心俞、肝俞

  耳针:颈、肩、腰、髋、心、神门。

  【随诊过程

  治疗一周后,患者精神较前改善,颈肩腰髋部疼痛较前减轻,VAS评分4分,活动仍有轻度受限,但睡眠较前改善,情绪平稳,无胸闷、心悸、汗出等不适,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针灸方面腹针改用腹四关调整气机升降,灸法改用五脏俞、膈俞以调整脏腑功能。继续门诊按此方治疗每周两次,3周后患者颈肩腰髋部疼痛已明显缓解,劳累后自觉局部酸胀不适,活动无受限,嘱患者自行加强心理调护、适当功能锻炼。

  【按语】

  结合患者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理化检查,排除风湿、类风湿等免疫相关疾病,患者颈肩腰髋多发性疼痛,伴有四肢乏力感、不自主震颤、睡眠情绪障碍等症,结合特异性体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明确,西医治疗方面除对症止痛治疗外,需注意加强心理疏导,适当加用抗焦虑、镇静助眠药物,如阿普唑仑等改善患者情绪及睡眠。

  中医方面,患者情绪易紧张焦虑,伴有胸闷心悸,夜眠差,入睡困难,脉弦,考虑为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不畅,心神失养表现;纳差,大便偏烂,间中腹痛,排便后症状好转为肝郁犯脾表现;周身多发疼痛,部位固定,持续性撕裂样疼痛,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不能推动血行,瘀滞局部经脉,不通则痛表现;四肢乏力感伴不自主震颤为气血瘀滞、筋脉失于濡养之象,颈腰部灼热感、口腔溃疡、口腔及唇周灼热感为气血瘀滞,郁而化热表现,综合患者舌脉表现,辨证考虑为肝郁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法,中药以越鞠丸加减。针灸重在疏肝行气,以四关穴调气针法,合谷主阳主气,清轻升散;太冲属阴主血,重浊下行,两穴相合,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和气血,调整机体,相得益彰,相合治疗因五脏六腑气血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之疾病。《针灸大成》记载“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手足麻痹,不止痛痒,太冲、合谷”,故应用四关穴可疏肝解郁行气。百会、印堂、头维、廉泉镇静安神,四关、太溪、照海、三阴交行气疏肝,引火归元。腹针引气归元、大横、调脾气等调理中焦脾胃,艾灸以温通局部经脉,行气活血止痛,刺络大陵、心俞、肝俞以泻郁热,耳针以安神止痛巩固疗效。

  (本案编写:段权,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