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符文彬:岭南司徒氏挑治技术治疗颈椎病颈痛

发布日期:2023-12-19 17:42:45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学术精华与临证》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等专著15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8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冯某,女,时年78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余年前劳累后开始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酸痛为主,受凉、劳累时加重,颈部活动可,无上肢麻木、疼痛,无行走不稳,无脚踩棉花感,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肢体麻木乏力抽搐等症,间断在外院行理疗、针灸等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有发作。10天前晨起时出现颈肩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伴右上肢放射性牵扯痛,无上肢麻木、行走不稳,患者自行口服塞来昔布止痛,但颈肩部疼痛症状不能缓解,性质同前。今晨患者晨起时颈肩部及右上肢牵扯痛较前加重,伴有头晕,昏沉感,甚时伴有恶心欲呕,偶有手麻,无胸闷心悸、行走不稳等症,现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神清,精神疲倦,颈肩部僵硬疼痛不适,呈牵扯样疼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伴右上肢酸痛,偶有头晕,发作时伴有恶心欲呕,伴有手麻,纳一般,夜间因疼痛影响睡眠,需药物辅助睡眠,小便调,大便费力。舌淡暗,舌尖红,苔薄黄,有裂纹,寸脉弦,尺脉细。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项部肌肉僵硬紧张,颈项部肌肉附着点压痛(+),C3-7棘突及椎旁压痛(+),VAS评分7分,颈部活动受限,转颈试验、昂埋头试验、右侧臂丛牵拉试验(+)。眼诊:双侧心区、肝区、肾区脉络丰富、色鲜红。颈椎MR提示:颈椎退行性变,C3/4~C6/7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C4/5水平)。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椎管狭窄。

  中医诊断:颈椎病(痰瘀阻络)。

  治疗上,该患者为本虚标实之象,目前以标实为主,故先治以化痰活血通络为主,辅予行气疏肝、交通心肾为法,中药处方如下:

  法半夏15g,云苓15g,陈皮5g,竹茹15g,枳实15g,白术30g,甘草5g,川芎10g,香附10g,神曲10g,栀子10g,黄连6g,肉桂1g(焗),5剂,温服,日一剂。

  针灸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原则,选督脉、少阳、少阴、太阳经穴为主,头皮针、体针以疏经调气,艾灸、腹针调整脏腑功能,配合耳针、埋针巩固疗效,处方如下:

  头皮针:血管舒缩区。

  体针: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外关、足临泣/内关、阳陵泉、太溪、神门;百劳、大杼、肩中俞。

  腹针:引气归元、商曲、腹四关、水分。

  精灸:大椎、肩中俞、四花;神阙隔盐灸。

  司徒氏挑针治疗:心俞、肩井、肝俞、颈百劳。

  埋针:神堂、魂门。

  【随诊过程

  经司徒氏挑针治疗后,当天患者夜间疼痛缓解,睡眠得到明显改善,次日患者晨起时颈项部僵硬感明显减轻,活动已无明显受限,继续给予针刺、艾灸治疗5天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上肢酸痛麻木感、头晕、恶心欲呕等症状消失,仍遗留颈肩部僵硬感,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再次予行司徒氏挑针治疗,选穴:新设、肩外俞、厥阴俞,经治疗后患者颈肩部疼痛不适进一步缓解,VAS评分3分,活动无受限,纳眠改善,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予安排出院,随访3月未见复发,嘱患者加强心理调护、适当功能锻炼。

  【按语】

  该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属于“痹症”范畴,“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患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疼痛缠绵、痛处固定、舌暗,考虑存在痰湿、瘀血之象,但亦存在本虚的表现,“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肝主筋、主疏泄”“诸痛疮疡,皆属于心”,结合眼诊所见,考虑脏腑定位主要在肾、肝、心,患者排便费力、舌淡、尺脉弱,为肾气虚之象,口干口苦,眠差,寸脉弦为肝郁气滞表现,舌尖偏红,入睡困难,易醒,为心肾不交之象,因此,患者既存在肾虚肝郁、心肾不交的本虚表现,亦有痰瘀痹阻的标实之象,而目前以标实为主,待标实之象改善后适当加强温肾治疗,中药以温胆汤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行气解郁之品,予合用越鞠丸+交泰丸以交通心肾、疏肝行气。

  针灸方面,患者疼痛明显,影响睡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首当通络止痛为第一要务,因此首选司徒氏挑针技术以通络止痛。

  司徒氏挑针技术是岭南针灸名家司徒玲教授在继承古代“锋针疗法”、“半刺法”“刺络法”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综合发展而来,形成独具岭南针灸特色的一种疗法。《灵枢•官针》“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痼痹者,取以锋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脾气,此肺之应也”。司徒氏挑针技术治病法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的原则,以通为用,以通为调理,通过在人体皮部经脉针刺点上挑刺,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样物或适当放一点血,不但可以疏通经气,且可清除瘀滞,使气血流通,以保证经气流畅无阻,脏腑四肢百骸得以滋润而功能旺盛,疾病乃除。

  故该患者先以司徒氏挑针技术治疗缓解患者疼痛,再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施以针刺及艾灸以期调和脏腑功能,疏经通络。结合患者中医诊察,经络定位主要在少阳经、少阴经、太阳经,针刺以八脉交会穴外关、足临泣为主,配合百会、印堂、人中、承浆以通督调神,引气归元、腹四关、水分以调整脏腑功能,可予加强艾灸以加强温阳治疗,予命门、腰俞以下,神阙以下热敏灸治疗以温补肾阳,颈肩部颈百劳、四花穴精灸,灸后予心俞、身柱、肝俞、肩外俞刺络放血,并予神堂、魂门埋针以巩固疗效、调整脏腑功能。标本兼顾、综合调整故而能出奇效。

  (本案编写:段权,指导:符文彬)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