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曾庆明:四逆汤、“五四汤”、安神定志丸治疗失眠案

发布日期:2023-12-08 17:58:29 来源: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曾庆明,广东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原院长,主任中医师。曾庆明扎根基层40年,师从全国伤寒名家陈亦人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内妇儿等各科疾病。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8名,学术传承人10多名,主持、参与主要科研课题多项,他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制定的三部标准(《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和《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成为国家标准及全球标准。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盛某,女,时年47岁,性格内敛,喜思易虑,熬夜多、运动少,压力大,怕冷,常感冒,精力差,绝经1年。初诊:2017年1月7日。

  【发病过程】

  失眠5年,特别是近1年来几乎每天上午昏昏欲睡,中午复不能睡,下午欲发怒火而无力发,晚上有气无力,甚欲睡而着枕难眠,每晚似乎只能睡着1-2小时,其余均似睡非睡,艰难熬到天亮。每年体检及相关西医检查均未见异常。不愿吃西药,吃中药均似初有效稍久则无。

  【首诊证候

  刻诊:脸苍肢凉,神疲气短,怕冷厚衣,遇事心烦,口渴不饮,咽有痰堵,晨起或可咯出少许白色粘痰,纳差,便溏,溲清;舌淡紫苔薄白稍腻,脉沉细尺微。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少阴阳虚阴盛,兼痰浊蒙弊心窍)。

  治法:温肾回阳,兼化痰浊。

  此少阴阳虚阴盛,兼有痰浊蒙弊心窍之不寐,四逆汤、安神定志丸加减:制附子30g(先煎),干姜15g,红参10g(另炖),茯苓20g,炙甘草15g,远志10g,石菖蒲10g(后下),生龙骨30g(先煎),莲子肉10g。3剂,每剂煎2次,和匀,日3服。并嘱全程宽心静养,有运动,不熬夜。

  【随诊过程

  二诊:2017年1月15日

  连续睡了3个久违的好觉。遂原方自行加服5剂,睡眠持续向好,心烦大减,但仍感神疲乏力、怕冷、舌淡紫、苔薄白腻,脉沉细尺弱。效不更张,在温补少阴、太阴阳气的同时,更兼疏厥阴之气,予“三四汤”(四逆汤、四君子、四逆散)加减:制附子20g(先煎),干姜15g,茯苓15g,炒白术15g,红参10g,柴胡10g,白芍10g,远志10g,石菖蒲10g(后下),生龙骨20g(先煎),炙甘草15g。4剂。煎法同一诊,早晚各服1次,中午服桂附理中丸8g,共服6天。

  三诊:2017年1月21日

  疗效持续向善,精神振作,脸色转润,怕冷、气短、神疲和咽中痰堵感明显减轻,口已不渴,心已不烦,食纳增,大便软;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细尺弱。春节在即,处二方。

  方一汤剂:二诊方减黑顺片15g、干姜10g;去川芎;加莲子肉10g。7剂。煎服法同一诊,节前服。

  方二丸剂:“五四汤”(“三四汤”加四物汤、肾四味)、右归丸加减:制附子7.5g,干姜7.5g,茯苓15g,炒白术15g,红参10g,柴胡10g,白芍10g,远志10g,石菖蒲10g,生龙骨20g,熟地30g,山药10g,山萸肉10g,鹿角片5g,龟甲片5g,杜仲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0g,枸杞10g,菟丝子10g,核桃肉10g,剌五加10g,炙甘草7.5g。14剂,蜜丸,每天3次,每次8g,服约3个月,节后服。

  2019年春节遇之称:从此睡眠一直良好,生活起居较有规律,怕冷减轻,感冒减少。

  【按语】

  《张氏医通·不得卧》曰:“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此其常也。失其常则不得静而藏魂,所以目不得瞑也。”而卫气根于肾气,卫阳虚和肾阳虚的本质均是少阴阳虚。

  1、少阴阳虚失眠(但欲卧)的特点:少阴病包括寒化证,热化证,少阴失眠包括阳虚与阴虚两大类。前者如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所说“年高人阳衰不寐”,后者如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所言“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本案属少阴阳虚失眠。《伤寒论》第281条少阴提纲条文和续后283条均把“但欲寐”作为少阴阳虚失眠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内伤阳虚失眠的“但欲寐”则多表现为嗜睡但睡不好,其临床特点有六:

  一是嗜睡复不能睡;二是嗜睡但浅睡;三是嗜睡但梦多;四是嗜睡但早醒;五是嗜睡而各种能力或功能下降,如精力、体力、记忆力、消化力、性能力、抵抗力等;六是嗜睡但心烦。前面五个方面在阳虚失眠中非常多见,也较易理解。而第六个特点嗜睡与烦躁并存则颇费思量,需从《伤寒论》原文中找到依据。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282条:“少阴病,欲吐不能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从中看出,除了第281条的“欲寐”与脉微细相见外,其余的均与“烦躁”并见。

  其中的第300条的“但欲卧”(嗜睡)可表现为一种萎靡不振,神志恍惚,呈似睡非睡、昏沉模糊的神志状态。而其烦躁则是无意识的躁动不宁,以及循衣摸床的危急重症,乃阴盛于下,虚阳于上的缘故。这在外感病以及内伤病急诊阶段经常可以看到,而在非急诊的内伤杂病阳虚失眠中,则多表现为282条“心烦,但欲寐”,与《伤寒论》61条的“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也相类。即白天烦躁不得眠,晚上烦躁过后神疲似睡实难入睡或只是浅睡和梦多。这是典型的阳虚昼烦夜安、整天不能寐的表现。所以少阴篇用四逆汤,而61条用干姜附子汤,立意均在温肾回阳以助眠。

  但临床上多数阳虚失眠而心烦并不会有明显的这种昼夜规律,而是整天犯困,欲睡不能,尤其到了阴盛阳衰的晚上,更是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即便入睡也浅睡早醒。恽铁樵先生把阳虚失眠与阴虚失眠作过比较:“阴虚火旺者,恒苦竟夜不得寐;阴盛阳衰是,无昼夜但欲寐”其病机是“阳气微,神志若明若昧”,从中可加深对阳虚失眠的理解。事实上,因为睡不着,心绪自然不宁,烦躁和忧虑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其机理乃“阳气者,精不养神”的阳虚不温养心神。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嗜睡、心烦、怒少同时出现的失眠,病机多属少阴阳虚,即因烦而影响睡眠,因失眠而使人更烦,久烦久寤而欲怒无力。反之,嗜睡、心烦、发怒三者同时出现的失眠,则病机多为少阴阴虚。随着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烦而不怒的人越来越多,该怒不怒,又会更加损伤少阴阳气,这也是阳虚不寐越发多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姜附辈治疗当代失眠,大有用武之地。

  2、少阴阳虚失眠的辨识指征

  (1)伴少阴阳虚表现时:阳虚失眠即嗜睡复不能睡多半有少阴阳虚的伴随脉证,如怕冷厚衣,手足冷,尤其下肢冷,神疲乏力,口渴不饮或喜温饮或喜热饮,或口不渴,大便稀薄、不臭,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等。

  (2)无热象时:当脉证无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浮滑实等“热象”时,可用反证法,推没可能有少阴阳虚,而用附子辈取效。《伤寒论》治“寒实结胸”就是根据“无热证者”用三物小白散(141条),即是例证。

  (3)他法无效进,用药试法。当已用养阴、清热、重镇、安神诸法无效时,当从少阴试治,用附子辈,常可效收意外。

  (4)脉、舌、咽呈现阳虚时:阳虚脉象特点是“脉微细”包括脉微、脉细、脉沉、脉尺沉弱。脉象在诊断少阴阳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假令脉不微、不细、不弱、不沉,多半不是少阴阳虚,当慎用四逆辈,即便同时有阳虚阴虚的其他表现。阳虚舌象特点是:舌质淡胖有津为主,或嫩带紫暗,是阳虚寒凝稍血瘀;假如舌红则非阳虚。舌苔以白润为主,或白稍腻稍滑是夹湿,或白底衬黄是夹热。假如苔黄燥或黄腻而舌质又淡,则是寒中夹热,虚中夹实。阳虚咽喉特点是:咽淡肿、或淡紫、或淡色滤泡,其中扁桃腺可以Ⅰ-Ⅱ度甚至Ⅲ度肿大,但必淡润。临床上当舌、脉、症均寒热难辨时,甚至显露实热或阴伤时,咽喉作为“至阴之地”,咽色之淡更能准确反映少阴之寒。这些少阴阳虚脉、舌、咽临床特点,均因阳虚或不能充盈血脉,或不能蒸津化气所致,故均宜四逆辈。

  (5)兼惊悸、苔腻时:阳虚不能化水,常生痰浊,痰浊蒙弊心窍,从而加重失眠,这是少阴阳虚失眠病理特点。所夹之“痰”的特点是心惊、心悸、苔腻。治当兼化痰浊。《伤寒论》第115条“伤脉,……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去芍药乃因其阴柔有碍阳气蒸化,加蜀漆则取其涤化痰浊。但蜀漆苦辛性寒,可易半夏,也可易菖蒲和远志。石菖蒲辛苦温,化痰宁心。所化之痰,乃心经之痰;所宁之神,乃使“痰浊去,气血通,神明复”。远志苦辛温,既祛痰开窍,又安神益志,《本经》载其“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是补益化痰之药。两药同化心痰,远志更能益志安神,故多相须同用,义如药对,故《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医心方》枕中丹、《千金方》开心散、《杨氏家藏方》还少丹等方均用此对。本案汤用之,加上方中的人参和茯苓,实则合用安神定志丸。这对缓解喜思易虑有益,从而间接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这在治疗阴虚无痰的天王补心丹中用远志也得到印证。

  3、治少阴阳虚失眠关键在用好附子:本案嗜睡(“但欲寐”)和脉微细均有,加上怕冷、常感冒、精力差,属少阴阳虚无疑,故用四逆汤并重用附子。究附子治阳虚失眠之理,《灵枢·口问》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通俗地说“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平阳秘则寤寐正常。假设阳虚无力入于阴分,则不寐;阳裕有力入阴则能寐。如同发射卫星,燃量足升空时就能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回收时就能冲破大气层回到地球一样,附子就是那熊熊之“火”,大辛大热,“乃命门之主药,能入其窟而招之,引火归原”。阳能入阴,火归原位,故成其寐。这是为什么用附子辈能愈失眠的根本原因。阳虚失眠之人,不论是补气之人参、潜阳之龙牡,还是阴中补阳之龟甲,都必须建立在附子温补肾阳的基础之上。不过,附子用治阳虚失眠有其较为特殊的地方:一、讲究服药时间:阳虚失眠服附子后有一个先兴奋后抑制过程,所以晚上服药必须在睡前2-3小时服为妥,不宜睡前服,也不宜过早。二、加温补太阴阳气药人参、干姜、甘草,少阴与太阴阳气同旺才有“阳气者,精则养神”之效。三是起步用量宜大,然后渐小,最后用肾四味代之。本案一诊起手用30g,但三诊丸剂只是其1/4,不足部分代用肾四味替代。

  4、巩固疗效加人参补太阴气、右归丸益少阴精、四物汤养厥阴血:气血相益,精血互生,阳气精血,一损俱损。慢性病后期的巩固,均要三阴同治,阳气与精血互补。五志分属五脏,治有形之五脏损伤如此,治失眠无形之神志病变也是如此。本案一诊有参附汤意,二、三诊含附子汤意,如此不独姜附温散少阴寒邪,而且参附温补少阴阳气,加之人参本身就有安神之功,参附共用有温阳安神之功,而两药合用起于《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后世《医方类聚》参附汤只取两药,治手足逆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少阴阳气欲脱之证,屡立急救回阳之战功。但当今基层中医较少遇上如此危急重症,需要更多的是摸索两药合用如何治疗少阴阳虚的普通内科疾病,本案阳虚失眠即是其例。取附子温少阴之阳,人参补太阴之气,附子得人参可使之温性持久,人参得附子可使补力倍增,两药“强强联手”,不独失眠,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痹证、咳喘、腹痛腹泻、不孕不育、皮肤瘙痒等临床各科之病,只要辨属阳气虚者,均可用之。三诊丸剂加右归丸,不独地黄“三补”(地黄、山茱萸、山药)阴中求阳,补益肾中精气,而且龟鹿有情之品,填补精血,乃精中求气。而用四物汤则补养厥阴肝血,实是血能载气,阳气与阴血互生。唯其如此阳气、精血、气血互补,才能接续汤剂效果,并长期优化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