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曾庆明: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汤治疗痛经案

发布日期:2023-11-28 18:02:37 来源: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曾庆明,广东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原院长,主任中医师。曾庆明扎根基层40年,师从全国伤寒名家陈亦人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内妇儿等各科疾病。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8名,学术传承人10多名,主持、参与主要科研课题多项,他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要参与者制定的三部标准(《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和《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成为国家标准及全球标准。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女,时年25岁,喜思易虑,体瘦,易疲乏。15岁初潮,一直有痛经。初诊:2013年12月7日。

  【发病过程】

  痛经加重2年。表现为月经前一天小腹有紧缩感,月经将来前2-3个小时紧痛如绞,月经第一天前半天痛如刀割伴恶心甚至呕吐,随即头冒冷汗,热敷减不足言,不能工作,必得止痛西药始得缓解。月经周期尚准,经前乳房不胀,经期6天,经量中等,色紫带少许小血块。纳寐、二便尚可。曾从肝寒气滞兼肾气不足治,分别在经前1周、经前感小腹紧缩时、月经第一天用当归四逆汤合暖肝煎、震灵丹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和艾附暖宫丸合陈氏温经汤治疗,痛经虽减,但仍需服止痛西药才能上班,而且食纳减少,余症依然。

  【首诊证候

  刻诊:脸色憔苍,四肢冰凉,神疲乏力,语怯声低,舌质小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中医诊断:经行腹痛(气滞血瘀,寒凝胞宫)。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此三阴阳气与精血不足,寒凝胞宫,气血不通之证。顺着月经节拍,再处三方治之:

  方一经前止痛:月经前期及月经第一二天,大辛大热温化与温透少阴寒凝,温活厥阴瘀血,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加减:制附子15g(加蜂蜜、生姜先煎半小时),制川乌15g(与附子一同先煎),细辛10g,生麻黄10g,桂枝10g,肉桂5g(后下),赤芍10g,乳香5g(包煎),没药5g(包煎),五灵脂10g(包煎),生蒲黄10g(包煎),莪术15g,广木香5g,全蝎3g(免煎剂分次冲服)。4剂。每剂煎2次和匀,3餐饭后温服。月经前1-2天小腹紧束时服,至月经来潮第1天止。

  方二经期调经:月经期第1天,温经化瘀,养血益气,《金匮》温经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熟地15g,桂枝10g,吴茱萸5g,红糖10g(冲服),当归10g,赤芍10g,丹皮5g,姜半夏10g,炮姜10g,麦冬10g,阿胶10g(烊化服),党参10g,炙甘草10g。5剂,每剂煎2次,煎服法同方一。

  方三经后温补:月经干净后,温少阴阳气、养厥阴血,补太阴气,调肝汤、保元汤加减:山萸肉10g,山药10g,当归15g,白芍10g,阿胶10g(烊化服),炙甘草10g,巴戟天10g,仙灵脾10g,炙黄芪15g,党参10g,鹿角胶10g(烊化服),川芎10g,肉桂5g(后下),紫石英20g(先煎),菟丝子10g。10剂,1剂服2天,早晚服,中午服人参养荣丸8g,共服20天。

  【随诊过程

  二诊:2014年1月7日

  12月30日来潮,痛大减,间断性小腹痛,精神振作,手足转暖,怕冷减轻,经色红活,经量也增,6天干净,食纳香,二便调,睡眠深。舌稍淡紫、苔薄白质瘦小,脉弦细弱。

  现月经刚尽1天,效不更方,初诊方一去制川乌、生麻黄;加党参15g,经前至月经第一二天服3剂。方二与方三不变,方二5剂和方三10剂,煎服法均与一诊同。

  接连服2月经周期,痛经消失。

  【按语】

  1、经前止痛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乌头汤?本案痛经乃属寒凝胞宫,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胞宫寒凝,根在少阴。故既需用大辛大热之乌头汤以温化其凝,又需用大辛大热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透其寒。究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川乌、蜜)原治“病历节不可屈伸”之寒湿痹痛之历节,其效多立竿见影。乌头与附子同类,更善祛少阴之寒而镇痛;麻黄发汗宣痹,能透少阴之寒而外散;芍药、甘草养血柔筋,缓急舒挛;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附温经止痛,不使温散太过;白蜜甘缓,解乌附之毒。如此之辛热温阳散寒之方移治本案寒凝痛经,可谓与病机相谋。如果把乌头看作是附子,那么乌头汤已含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大概。然则,乌头汤散寒止痛有余,温阳透寒不足,而少阴之寒如得乌头与附子相伍则温化与温补并举,麻黄与细辛共用则温透之力更大。要使如此“冰凝”之痛经得到有效缓解,非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可。但合用之方不可过用、久用。所以本案只在痛经欲作之时和已作之初,短暂使用3-4天,痛减即止,见好即收,亦《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衰其大半即止之意。

  2、经期服药为何用温经汤?经期之治多要在调经,调经之要即在调血,调血之要无非养血、和血、活血。班秀文先生巧用“活、和、补”治疗痛经,即经前防痛以活血为主;经期治痛,以调和气血为主;经后调养,以补益气血为主。这种治疗思想直接指导着本案的诊治思路。但视其选方用药,均系四物汤为主。验之经期用四物着眼和血,不论寒热虚实,血和则经和,乃稳妥之方(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不孕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58-60页)。

  本案痛经,正当经血来潮之际,既要行血更要和血,既要化瘀又要补血,因而选含四物汤的温经汤。该方原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之冲任虚寒兼有瘀血引起的崩漏。本案痛经,标证属寒凝血瘀之实痛,而本质则是“不荣则痛”之虚痛,而且虚在三阴阳气与气血的不足。而温经汤寓胶艾四物汤、桂枝汤、吴茱萸汤三方,应对着阳虚、血虚、血寒、血瘀之病机,重点在“瘀血在少腹不去”,因而广用于妇科血虚有寒夹瘀的诸多疾病。寒性痛经即是其常治之病,轻者经期服之即效,重者如本案则当先行辛热温化、温散之方,然后经期服之始效。

  3、经后期何以选调肝汤、人参养荣丸?不论是原发或继发性痛经,也不论寒热虚实,最能取信病人的是止痛,最能体现水平是防复。笔者体会,实性的“不通则痛”用活血、行气之类药,取效较速,但复痛率较高,疗效巩固稍难,更易复发。而虚性的“不荣则痛”用补益药,止痛较慢,但一旦取效之后疗效更易巩固,不易反复。不论虚实,止痛容易,防复则难。因此,痛止之后的调治,更彰辨证论治的水平。

  本案15岁初潮稍嫌其晚,体瘦神乏,又嫌其稍虚,尤其怕冷、语怯、舌淡、脉弱,更属少阴与太阴阳气不足。因此,经尽之后则大举议补。一手立足后天太阴脾,用保元汤和人参养荣丸;另一手立足先天少阴肾,用傅青主调肝汤。以调肝汤治“少腹痛于行经后,乃肾气涸也。……乃肾虚不能养木,肝木必克脾土,故尔腹痛也”,是专治经后腹痛之方。观其用药,山药五钱,阿胶三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山萸肉三钱,巴戟天一钱,甘草一钱”,当归、阿胶、白芍、山茱萸立意补肝;而山药、甘草功在健脾;而巴戟天专主益肾,亦扶土以抑木和补肾以养肝的三经并治方。移治本案虚寒性痛经,仍嫌其补肾不足,故加仙灵脾和紫石英以助巴戟天之力;补脾力也逊,故加党参、黄芪以助山药与甘草之力。然气血久虚之人精血多亦不足,故再加鹿角胶以助阿胶补肾中精血。此外,本案患者性格内向,素有肝郁之机,再加菟丝子配合巴戟天,补肾固督以养肝中阳气,肝阳充旺,则其气不易抑郁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