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傅应昌: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痤疮

发布日期:2023-10-30 10:16:17 来源:阳江市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傅应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阳江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精确,用药稳妥,擅长外感热病、咳嗽、不孕不育症、颈椎病、腰腿痛、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胃炎的治疗。主持省级科研立项3项,参与4项,主持市级科研立项5项,参与4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5篇,省级论文8篇,并参与1部专著的编写。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余某,男,时年32岁,2020年5月1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头面部和背部脓疱疹、丘疹1年余。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患者1年余前开始出现头面部和背部的脓疱疹和丘疹,部分红肿热痛有脓点,部分呈囊肿结节状,偶有瘙痒,容易口干口苦,疲乏,易暴躁,入睡困难,胃纳一般,大便容易溏。舌稍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痤疮。 

  证候诊断:热毒壅结,肝火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疏泄肝火。

  处方: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0g、当归5g、赤芍10g、陈皮5g、皂角刺10g、防风10g、白芷5g、浙贝母10g、紫花地丁10g、菊花10g、蒲公英15g、柴胡10g、黄芩10g、甘草5g、黄芪30g、丹参15g,7天,水煎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症状同前,近一周大便粘腻。在上方基础上去柴胡、黄芩、甘草、黄芪,加黄柏10g、土茯苓15g、滑石15g和白鲜皮15g祛湿。7天,水煎内服。

  三诊:

  患者的皮疹有所减少,未见明显新发皮疹,口干口苦改善,大便成形。继续守方治疗7天。

  四诊:

  患者诉疲乏减轻,皮疹未见明显瘙痒和疼痛,皮疹减少,无特殊不适。查体见脸部、背部皮疹颜色由先前的红肿变暗,体积变小,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滑数。在上方基础上去防风、皂角刺、浙贝母,调整丹参用量30g,加入牡丹皮10g,党参10g,山药15g,继续用药14天。

  14天后随诊,患者诉痤疮明显减少,局部不适感基本消失,余无特殊不适。

  【按语】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困扰青少年患者。由于患者肺胃热盛,肝火上攻,循经上壅面部,热毒蕴结,则出现红肿热痛有脓点,热毒熏蒸皮肤深层,炼液为痰,灼伤津液,结为瘀血,痰瘀互结为患,形成结节及囊肿。患者辨证属热毒壅结,肝火炽盛证。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特点,治法清热解毒,疏泄肝火,加上适量活血化瘀中药。

  仙方活命饮出自《外科发挥》,亦有谓出自《校注妇人良方》,主治痈疽初起,红肿热痛或已成脓而未溃者,为临床具有热、痛、肿、脓而设。而结节囊肿型痤疮正是具备肿、痛、脓的特点。

  仙方活命饮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医宗金鉴》)。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芷消肿散结排脓,善走头面,防风祛风、解表,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天花粉、贝母刺清热化痰排脓。

  五味消毒饮也有金银花,另外还有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为治疗疔毒要药,亦通用于痈疮肿毒;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辅佐药。另外加入连翘,为疮家圣药,各药合用,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力甚强,大大加强了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的作用。

  (本案编者:范慧婕)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