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余恒旺:地黄饮子调治中风(中脏腑)案

发布日期:2023-09-26 18:01:28 来源:茂名市中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余恒旺,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脑病科(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茂名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脑病(神经病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着重中风病、眩晕、头痛、癫痫、失眠症、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梁某,男,时年52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2019年5月16日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偏瘫,脑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量约12mL破入脑室,住院治疗20多天。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患者神识昏昧,口舌歪斜,左侧肢体不遂,懒言,二便不能自禁,舌绛而嫩,苔少,脉弦、双尺沉细无力。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脑出血。

  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肾精亏虚,虚风内动)。

  治法:补肾益精,平衡阴阳。

  处方: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20克,山茱萸30克,肉苁蓉12克,巴戟天12克,熟附子6克(先煎),远志6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生白芍15克,石菖蒲12克,生龙骨20克(先煎),茯苓12克,生牡蛎20克(先煎),龟甲20克(先煎),怀牛膝15克,肉桂4克(后下)。

  效果:此方加减,共服120余剂,加康复训练,患者神志、语言恢复正常,左侧肢体活动基本正常。

  【按语】

  本案患者神识昏昧,脉弦、双尺沉细无力,舌绛而嫩,苔少,诊断为中风中脏腑,证属肾水亏,肝风内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中老年人阴阳二气日渐不足,脏气虚衰,精气内亏,加之饮食劳倦、他病迁延,虚虚实实,精气互损,若致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精亏,阴虚阳浮,虚风内动,则发生中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填精益髓,滋养乙癸之源;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助阳,温养先天之气;麦冬、五味子滋敛肺肾之液并清虚热;远志、石菖蒲、茯苓宁心安神,化痰开窍,交通心肾;配合少量辛热之附桂,不在补火,意在摄阳,引火归元。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能行,标本兼顾,上下并治,重在补肾治本,共成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安神之功。全方协调水火,平衡阴阳,阴精充足,元阳归肾,中风自愈。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确为尺弱肾亏者,皆可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