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池晓玲:滋阴法治疗肝硬化

发布日期:2023-09-15 17:16:30 来源: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池晓玲,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中医哲学访问学者。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郭某,男,时年72岁,患者因“反复乏力3年,加重伴口干1周”于2012年5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既往长期慢乙肝病史,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平素熬夜,作息不规律,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乏力,无身目黄染,少许腹胀,当地医院诊断乙肝肝硬化,予护肝抗炎、抗肝纤维化等治疗,症状时有反复。1周前,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伴口干,遂至我院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精神疲倦,乏力,口干,胃纳欠佳,睡眠尚可,小便黄,大便偏干结,舌暗红,苔少根部黄腻,脉弦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医诊断:积聚(肝肾阴虚,湿瘀热结)。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祛湿活血。

  处方:一贯煎加减。当归10g、生地30g、沙参30g、枸杞15g、川楝子5g、麦冬30g、仙鹤草45g、白芍10g、五指毛桃30g、白茅根30g、麦芽30g、牡丹皮10g、郁金10g、黄芩15g、桔梗10g,7剂,上药煎取200ml,每日1剂,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2年6月8日

  患者精神改善,乏力减轻,口干症状明显减轻,胃纳改善,大便不畅,舌苔稍润,根部黄腻减轻。中药予调整为:

  当归10g、生地30g、沙参30g、枸杞15g、川楝子5g、麦冬30g、仙鹤草45g、白芍10g、黄芪30g、牡丹皮10g、肉苁蓉15g、郁金10g、黄芩15g、甘草5g,7剂,上药煎取200ml,每日1剂,温服。

  三诊患者诸症改善,大便通畅,继续门诊中药辨证治疗,后续随访病情稳定。

  【按语】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多见于中医的积聚、臌胀、胁痛、黄疸等疾病中。池晓玲教授认为,从肝肾的生理特性而言,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然阳往往易动易亢;肾藏精,宜封藏不泄,但精往往易泄易损;从其病机而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致使肝阳偏亢;肝阴不足,木旺耗液,则肾水必亏,终至肝肾之阴同亏。精血同源,彼此互化,肝血赖肾精的滋养而不虚,肾精赖肝血充养而不亏,因此,肝肾精血不足者常见,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出现肝肾阴虚之证亦可不少见。池教授临床常用一贯煎治疗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多获良效。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药物组成:枸杞子、生地黄、麦冬、北沙参、当归、川楝子。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肺三经,滋阴补肝,为君药。《本草经疏》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阴不足,劳乏内热之要药。”《本草汇言》谓其“能补血生营……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长,火可降,有十全之妙用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枸杞子有促进人体淋巴细胞数增多的作用,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有显著效果。其含有大量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纠正慢性肝炎患者的氨基酸代谢紊乱。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故配生地黄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清虚热,生津液,正如《本草经疏》曰:“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当归功擅养血补肝,因属血中气药,故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二者与枸杞子相伍,补肝阴、养肝血之效益著,共为臣药。《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清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血小板解聚,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渗出液和出血的吸收,降低血液黏度,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促进结缔组织中微血管再生,并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和吸收;当归提取液可抑制血清抗体的产生。佐以北沙参、麦冬养胃生津,润燥止渴;川楝子苦寒,疏肝泻热,行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之痛证有热者,为疏肝之要药,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物配伍,既无过燥伤阴之弊,又可引诸药达于肝经,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而阴血渐复,肝气得疏则诸痛可除,为治疗阴虚血燥、肝郁气滞证的有效方剂。本方配伍的最大特点是在大量甘寒柔润、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以养肝体为主,兼以和肝,从而使滋阴养血而不阻遏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因此适用于肝炎后肝硬化之肝肾阴虚证。针对本例患者,池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加白茅根、牡丹皮、黄芩以清内热,加白芍、郁金以疏肝解郁,加仙鹤草、五指毛桃以加强健脾补虚之力,佐以麦芽开胃、桔梗以宣肺,全方共奏滋肾水、清肝热之功。

  明代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及阴虚之臌胀,并倡导用滋水涵木法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肝病阴虚证患者常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滋养肝肾法能使体内抗体存在时间延长。滋养肝肾法对肝损害不但能起到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这一点优于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法,值得临床关注。

  (本案编写:黎英贤、谢玉宝)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