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池晓玲:参合运气辨证及五行体质辨证辨治黄疸

发布日期:2023-09-14 17:53:09 来源:池晓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池晓玲,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中医哲学访问学者。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男,时年24岁,因“身目尿黄3月余”于2010年10月27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2010年7月中下旬患者自觉纳差、乏力,并出现身目尿黄。2010年8月5日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210.2U/L,总胆红素(TBIL)498μmol/L。2010年8月6日至外院住院,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给予护肝、退黄、补充血浆及白蛋白等治疗,出院前查肝功能提示TBIL 399μmol/L。2010年9月12日出院后在当地医院服用清热解毒祛湿类中药,身目尿黄再次加重,10月22日复查肝功能,结果提示:TBIL 449.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2.4μmol/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21.2s,凝血酶原活动度(AT)34%。2010年10月27日至我院住院治疗。

  【首诊证候

  刻诊症见:神清,精神疲倦,乏力,身目重度黄染,晦暗如烟熏,腹胀,纳差,眠可,双下肢轻度浮肿,小便黄如浓茶样,大便稀烂,非陶土样便。舌暗红,边尖齿痕,苔白厚腻,中根黄腻,脉沉弦滑。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诊断:黄疸——阴黄(肝郁脾虚,寒湿瘀阻)。

  治法:温阳健脾、散寒祛湿、活血退黄。

  处方:熟附子10g(先煎),桂枝5g,赤芍40g,郁金15g,太子参30g,茯苓10g,白术20g,山药30g,鸡内金10g,桔梗10g,大腹皮15g,生姜10g,茵陈45g,泽泻10g,猪苓15g。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0年11月4日

  患者自诉药后疲倦、乏力明显好转,身目尿黄、腹胀、纳差减轻,双下肢浮肿消退,苔黄白相间厚腻,余舌脉同前。肝功能检查提示:TBIL 383.2μmol/L;凝血3项:PT 18.2s,AT 41%。中药处方:上方去鸡内金、桔梗、猪苓、大腹皮,赤芍加至50g,白术改为土炒白术20g,加酒大黄10g、枳壳10g。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四诊及出院后继续予疏肝健脾、活血退黄之法拟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个月,黄疸基本消退,复查肝功能:TBIL 33.8μmol/L,凝血功能正常,其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按语】

  池晓玲教授认为,中医运气因素是引起黄疸的重要因素。运气不同,引起黄疸的邪气有差异,同时由于不同运气时相出生的人体质差异,其所受的邪气及病情演变亦会不一样。因此,池晓玲教授在诊治黄疸时,常在一般四诊的基础上,结合运气辨证,把患者的患病时相及出生时相的运气特点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如2001年为辛巳年,为水运不及之年。《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全年气象主要特征为湿气、风气和火气。“湿乃大行”,一方面,湿邪致病,缠绵难愈,此年黄疸患者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另一方面,湿气盛行,脾土受困,加之风气流行,肝气横逆,此年黄疸患者肝郁脾虚症状较明显。同时因火气流行,湿气易化热,而成湿热之势,对于出生时相为火运太过之年的黄疸患者而言,更易出现湿热俱盛的阳黄。故针对2001年黄疸患者总的治疗思想当在祛湿的基础上,兼顾疏肝、健脾、清热。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及《灵枢·通天》中,记载了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人体的脸型、体型、肤色、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归纳总结木、火、土、金、水5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并且对五行人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易患病种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池晓玲教授精研《黄帝内经》数十年,在运用五行人体质学说指导肝病诊治方面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池晓玲教授认为黄疸患者的体质不同,黄疸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如金型体质及土型体质者,其肝脏对外邪抵抗力较其他五行体质者弱,容易感染浊毒外邪而发为黄疸;木行体质的黄疸患者,阴气多而阳气少,阳气少不能摄血,容易转变为阴黄,治疗上在祛湿的同时,当慎用过于寒凉之品,同时应加入益气温阳之品,防止其向阴黄转变。在临证中,若能准确辨运气识体质,对于判断黄疸患者病势走向以及指导进一步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本例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基础,此次黄疸发作,病程迁延,失治误治,中阳虚损。就诊时患者身目黄染晦暗如烟熏,根据其他症状及舌脉表现,可归属黄疸病的中期,病势相对较重,已出现湿从寒化而致阴黄,病程日久,已出现寒湿瘀结之象,并因邪盛正亏,出现腹胀等土败木乘的症状,故辨证为阴黄(肝郁脾虚,寒湿瘀阻)。运气辨证方面,患者1986年3月出生,为水运太过之年,少阳相火司天,素体水气盛,易寒凝,火郁,升散不足;发病之日为2010年下半年,为金运太过之年,厥阴风木在泉,易燥凉,木郁,生气不足;素体运气体质特点,合以发病时的运气特点,当出现寒凝木郁特点的病症。五行体质辨证方面,根据患者体型、性格等特点,辨为木行人体质,黄疸为病,该体质易出现阴黄之证。参合辨之,总属肝郁脾虚,寒湿瘀阻,治疗当以温阳健脾、散寒祛湿、活血退黄为法。方以茵陈术附汤合四君子汤、五苓散加减,方中以桂枝、熟附子温肝,赤芍、郁金散肝,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祛湿,桔梗、大腹皮、茵陈、五苓散等从上、中、下三焦祛湿利水。二诊时患者浮肿消退,减利水之品;但舌苔仍厚腻,湿邪仍甚,气化不利,改为土炒白术、加用酒大黄以加重祛湿之力,使湿从大便而走,并加用枳壳以促气化。此时黄苔始现,正气始复,加重赤芍以散肝活血,活血退黄。三、四诊时邪已大去,予以疏养肝脾之品以善其后,故临床获得满意疗效。

  (本案编写:谢玉宝、蔡高术)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