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晶丽,广东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在肾脏疾病、肿瘤、中医养生保健及心身疾病等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以夜尿次数增多为主,当时无尿痛、寒战、发热、头痛,无恶性呕吐、腰痛等其他不适症状,曾多次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尿路感染”,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症状能缓解,40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夜尿约6-7次/晚,无尿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未前往医院就诊,2天前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9℃,伴腰痛,可放射至左侧肋部,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门诊就诊。既往发现双肾结石30余年,曾行体外碎石多次,“高血压”30余年,“糖尿病”15年。 症见:体温39℃,精神尚可,睡眠、胃纳欠佳,大便无特殊,小便同前述,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望闻切诊:急性病容,形体偏胖,活动自如,面色红赤,目珠不黄,眼睑无浮肿,无咳喘声及异常体臭,颈部未扪及瘰疬,腹部未扪及癥瘕痞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示:WBC18.1×10^9/L,LY%6.5,GRAN#91.2,RBC3.31×10^12,HGB105g/L,MCH31.7pg,尿常规示:LEU++++,NITposPRO++++,ERY++++。 辨证分析:患者年近7旬,肾精亏虚,下元不固,加之患肾结石病故尿频、尿急反复发作;饮食不慎,酿成湿热,发为热淋。湿热犯表,邪正交争,故发热、寒战;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频、尿急、淋漓不畅;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腰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皆为湿热外感之象。
中医诊断:淋证(下焦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八正散加减。车前草10g,萹蓄10g,瞿麦10g,滑石10g,大黄6g,栀子10g,黄芩10g,甘草3g。7剂。
【按语】
本病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多因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郁气滞引起,其病机特点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该患者经辨证后证属本虚(肾气不足)标实(膀胱湿热),属于劳淋急性发作,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湿热故也”,急则治标,故先针对膀胱湿热进行治疗。方中车前、萹蓄、瞿麦、滑石通淋利湿,大黄、栀子、黄芩清热泻火。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湿热自去。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