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陈小忆: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止痛治疗经行腹痛

发布日期:2023-08-02 15:08:40 来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陈小忆,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擅长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咽炎、慢性咳嗽等疾病的诊治,对不孕不育、顽固性咳嗽具有独到的治疗经验。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龚某,女,时年18岁。
  患者平时月经规律,14岁初潮,6-7/28-31d,量中,色红,无异味。4年前初潮时经行腹稍痛,腹痛能忍,1年前经行腹痛加重,出现在经前12h,以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疼痛呈痉挛性冷痛,伴月经量少、色淡红、偶夹血块、肢冷、头晕、乏力,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偶服止痛药效果欠佳。患者于2016年7月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LMP6.25,经行5天,小腹冷痛,喜按喜温,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伴腰酸,面色白,头晕,乏力,食欲差,经期喜食冷饮,纳眠可,二便调。脉沉涩,舌淡红苔白。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经行腹痛。

  辨证:寒凝血虚证。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止痛。

  处方:艾附暖宫丸加减。艾叶15g,香附15g,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赤芍15g,附子10g(先煎),续断20g,巴戟天20g,乌药15g,延胡索15g,7剂,水煎服,嘱注意保暖,禁食生冷。

  【随诊过程

  二诊:2016年7月21日

  服上方后,经期小腹冷痛减轻,月经量略增多,头无头晕,食欲好转,但有腰酸,经前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沉。

  处方:上方加菟丝子20g、枳壳15g,4剂,水煎服,经前5日始服。

  嘱注意保暖,禁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

  三诊:2016年8月28日

  服药后,8月25日行经,经前乳房不胀,经期略微有些腹痛,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多、色红,面色红润,舌红苔薄白,脉微而滑。

  处方:熟地20g,山药15g,菟丝子15g,枸杞15g,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5g,白芍20g,生地20g,当归5g,山茱萸10g,茯苓10g,炙甘草5g。

  【按语】

  中医学认为痛经其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不通则痛是实,不荣则痛是虚,而虚实之证无外乎滞和瘀,又滞和瘀的根源在于肾,肾阴的濡养滋润和肾阳的温煦生化,直接影响冲任二脉。本病患者经行腹痛日久,伴有腹部冷痛、腰酸、经量减少等症状,故考虑其素体肾阳不足,阴血虚少,导致子胞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失于煦濡,不通、不荣而痛。故治疗上,固肾温阳为本,不可因其年轻,就忽略其肝肾不足之象。

  患者虚体亏虚,精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子宫、冲任气血失于濡润;加之经期感受寒邪,寒克冲任,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宫中,气血失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冲任气血雍滞更甚,虚实夹杂,使之经行腹痛。用艾附暖宫丸加减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止痛。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