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张忠德:疏肝和胃,调畅气机辨治胃脘胀痛

发布日期:2023-07-04 18:12:07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张忠德,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第四代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中医辨治肺系病及疑难病,尤其在久咳、顽咳、久喘的中医辨治方面有独特见解;善用“平调五脏”治疗内科及妇儿疑难杂症。在患者疾病康复方面,善用个体化药膳进行预防与治疗。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雷某,女,时年27岁。

  4月前因为家中变故,情绪低落,抑郁,逐渐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就诊于某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予以抑酸护胃药口服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后就诊于当地某中医诊所,给予中药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遂于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痞闷,嗳气反酸,呃逆,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喜叹息,易急躁,经前乳房胀痛,头晕,疲倦乏力,胃纳差,眠差,多梦,小便调,大便稀溏,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痛。

  辨证:肝气犯胃。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白芍10克、炙甘草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砂仁10克(后下)、佛手10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茯苓20克、炒麦芽20克,共7剂。水煎服,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胃胀痛减轻,偶有食后胀满感,无反酸呃逆,情绪明显改善,少许头晕,仍有疲倦乏力,口干,胃纳差,大便偏烂,舌质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去柴胡、牡丹皮;加党参、炒白术各15克等益气健脾。共7剂。后间断门诊治疗1月余,全部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

  引起胃痛的原因虽多,但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中焦气滞是其主要病机之一,临床肝胃不和引起的气滞胃痛也较为多见,如《素问·六元正气大论》曰:“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杂病源流犀烛·胃病源流》谓:“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说明肝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此患者因情志不畅而致肝木失其条达,肝气犯胃,以致胃失和降而出现胃痛,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初诊时用芍药甘草汤一则缓急止痛,二则酸甘化阴,制理气药辛温之性,以防耗气伤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遵《黄帝内经》“木郁达之”之旨,予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合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砂仁、佛手理气和中,气郁日久易化热,配牡丹皮清热凉血,女贞子补益肝肾,滋水涵木,再配伍茯苓健脾,炒麦芽健胃消食,使中焦脾胃恢复升降之功;二诊胃痛诸证缓解,仍有食后脘胀,纳呆便溏等不适,考虑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加之肝气郁滞,肝木升发不畅,郁而化火,横克脾土,导致运化失调,故宜用党参、白术增强健脾益气之力。

(本案编者:何焯根 主治医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医学指导:张忠德 主任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