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潘俊辉:补气摄血治疗支扩术后咯血

发布日期:2023-06-09 18:36:36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潘俊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第六、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第二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呼吸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肺病重点专科负责人、全国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邱志楠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黄某,女,时年64岁,初诊:2018年4月。

  患者4年前出现咳嗽、咳白色血丝痰,伴发热,诊断为肺结核,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1年后停药。之后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16年8月来院门诊就诊,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CT提示“左上肺两个空洞性病灶、左下肺基底段轻度支扩”,考虑支气管扩张,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予抗感染、祛痰等治疗,病情好转。

  5天前患者受累后剧烈咳嗽,随即出现大咯血,为鲜红色,咯血量约200ml,咳嗽时伴胸痛,次天于我院呼吸科住院,胸部CT+支气管动脉增强+三维重建提示:1、左上肺两个空洞性病灶,拟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灶,并两肺多发播散性陈旧结核灶形成可能性大;2、左下肺基底段轻度支扩;3、支气管动脉重建示:右一左三型;左侧支气管动脉末端分支增多、部分增粗、迂曲;左侧膈下动脉两条,迂曲、末梢分支增多;予“乐必妥”抗感染、“安络血”止血;3天前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仍持续痰中带血,遂请中医科会诊。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四年余,咯血5天。

  症见:患者神情,精神疲倦,有阵发性咳嗽,每天咯痰约20口,每次均为少量黄白粘痰,夹有淡红色鲜血或暗红色血块,少许头晕、气短,无胸闷胸痛,无气促,纳欠佳,诉口苦明显,少许口干,大便偏干,睡眠欠佳,早醒。舌淡红质嫩,苔右半侧薄略黄腻、左半侧剥苔近无苔,薄苔分界较明显,脉弦滑欠力。

  【辨证论治

  证候:邪郁少阳,气不摄血。

  治法:和解少阳,补气摄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炙甘草10g、陈皮10g、瓜蒌皮15g、浙贝母10g、鱼腥草15g、黄芪15g、党参15g、白及10g、三七粉3g(冲服)。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精神好转,咳嗽咯痰较前减少,咳少量白粘痰,痰易咳出,偶有痰中带淡红色血丝,无胸闷气促,少许气短,无口干口苦,纳可,二便调,仍眠浅早醒。舌淡嫩,偏胖,苔薄白偏少而润,脉弦滑欠力。

  证候:气不摄血,痰湿内阻。

  治法:补气摄血,佐以养血安神、理气化痰。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炙甘草10g、陈皮5g、茯苓15g、紫菀15g、酸枣仁20g(打碎)、仙鹤草30g、阿胶5g(烊化)。

  三诊:

  患者精神可,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稀痰,已无咯血及痰中带血,痰易咳出,无胸闷气促,胃纳可,气短较前改善,纳可,二便调,睡眠一般,早醒。舌淡嫩,偏胖,苔薄白,脉弦欠力。指导患者用淮山、莲子、黄芪、北沙参等中药进行补肺益气的中药食疗。

  【按语】

  “补气摄血”是中医治疗血证的独特思路,对于经过西医药物、手术止血措施仍出血、辨证或体质属气虚的患者,此法每获良效。本患者久病咳嗽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仍有痰中带血,症见神疲、气短、舌嫩、脉弱等气虚之象,其咯血为气虚不摄所致;然一诊时患者痰黄、口苦、脉弦,为少阳枢机不利、郁而有热,“半苔”亦是少阳不和之象,其中右半侧苔略黄腻提示痰热之标,左半侧剥苔且见舌嫩则提示气虚之本,此时气机不畅、痰热内蕴,不宜径用峻补,故先予和解少阳为主、佐以益气;后期再重用补气摄血,佐以养血安神。

  (本案编者:黄婉怡)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指导:潘俊辉 主任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