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邹旭:疏肝解郁、降火泻热法治疗心悸案

发布日期:2023-05-23 17:06:54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疑难杂病。新冠疫情期间,驰援多地开展中西医联合巡诊,2022年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成员赴港。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人民好医生”、“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黄某,女,时年39岁,初诊:2021年12月06日。

  1年余前出现心悸不适,2021年4月体检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后服用稳心颗粒控制,症状反反复复,有时可见持续发作,长时间不可缓解。

  【首诊证候】

  症见:时感心悸不适,月经间期心悸更明显,无胸闷胸痛,同时伴有白带增多、色黄,乳房胀痛,口干口苦,易饥不欲食,少食易饱,眠差,难入睡。小便正常,大便硬,难解干净。舌嫩暗红,苔白腻。左脉细,尺脉动,右脉滑数,寸上脉。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既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心悸(郁火扰心)。

  西医诊断:室性早搏。 

  治法:疏肝解郁,降火泻热。

  处方:归一饮、大柴胡汤、桂甘龙牡汤加减。熟附子3g、干姜5g、炙甘草10g、川牛膝10g、柴胡10g、黄芩10g、大黄5g、法半夏15g、桂枝10g、赤芍1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麦冬30g、生地30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其他:嘱患者多晒太阳,每周跑步3~5次,每次跑步约20分钟,注意清淡饮食。

  【随诊过程

  二诊:2021年12月21日

  患者乏力减轻,精神好转,仍偶有心悸感,无长时间持续发作,睡眠较安稳,但仍较难入睡,食欲改善,私处时有少许粘稠分泌物。左脉细涩,尺脉偏强,右脉弦而滑,仍有寸上脉。舌暗,苔薄白。治疗上加皂角刺10g畅肝经活气血,路路通10g以通经行气利水,鸡血藤30g以通经养血。

  坚持服药两月后随访,诉现心悸发作明显减少,仅在休息不佳时见短时间发作,精神饱满,纳眠可,经间期白带色清稀,量正常。

  【按语】

  邹教授指出,患者主诉心悸,看是病在上部的“心”,但究其本质,病根是在下处的“女子胞”,而且患者目前诸多的不适症状,其主要矛盾亦是在下焦。《傅青主女科》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而该患者既有从外感而得的湿邪,又有由内而生的湿气。患者既往曾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剖宫术,外部湿邪趁血室开放之时,由下部乘虚而入,湿邪停滞,郁则化火,火与湿相结,阴阳相搏于下焦女子胞,故表现为长桑君脉法中的左尺脉动;火灼津液而成痰,痰阻脉道而致瘀,痰湿、血瘀凝滞胞宫,故见经期不规律,白带增多、色黄;下焦郁火上窜,传至心,则扰动心神,病见寸上脉、心悸、眠差;传至胃、胆,则中焦火盛,气机不畅,水湿内停,久成痰饮,故见脉滑而数、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等;传至大肠,灼伤肠中津液,则见大便硬结。整体上,患者三焦均见火邪扰动,但从根本而言,下焦女子胞乃为生火之灶,火从下而起,循三焦上扰。邹教授在整体认识患者病机后,在治疗上先采取清热解郁泻火为主,兼少量养阴定悸,二诊时则增祛湿行瘀之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血瘀凝滞胞宫,郁火从胞宫而生的问题。故治疗后,三焦火邪得灭,下焦湿瘀得祛,气机通畅,遂诸症缓解。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医学指导:邹旭 主任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