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缪灿铭:疏风清热、化痰平喘治疗咳喘

发布日期:2023-04-30 14:22:00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缪灿铭,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山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医疗临床工作近四十年,致力于中医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研究,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心血管类疾病、心脏类疾病、高血压等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卢某,男,时年70岁,因“反复气促10余年,加重伴咳嗽3天”于2012年3月7日由门诊拟“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收入院。

  患者3天前不慎受凉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气促,近日加重发热,咳嗽痰难咯,气促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口渴,小便黄。T38.3°C,P120次/分,R22次/分,BP140/90mmHg,二尖瓣面容,双肺可闻少许湿性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24次/分,房颤,心尖区闻及金属开瓣音,双下肢水肿。舌红,苔黄,脉数。心脏彩超示: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脏普遍增大,左室壁增厚,左室前壁运动减弱。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轻中度)舒张功能降低,EF55%。CT: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置换术后改变。EKG:快速型心房颤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WBC8.68X10^9/L,HB145g/L,N71.9%。血糖7.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B型钠尿肽前体376pg/ml。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咳喘(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换瓣术后 心房颤动心功能3级;2、肺炎;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4、2型糖尿病。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平喘。

  处方麻杏甘石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麻黄10g、北杏10g、石膏20g、冬瓜仁20g、大枣10g、甘草5g、鱼腥草15g、葶苈子10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2剂,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2年3月9日

  热退,咳嗽气促,喉中痰鸣,下肢轻度浮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R22次/分,BP140/86mmHg,心率104次/分,房颤,双肺少许湿啰音。痰饮郁结、肺气上逆为主。守上方加射干10g,3剂。

  三诊:2012年3月12日

  气促减轻,咳嗽痰多,色黄白,下肢微浮肿,舌暗红,苔黄,脉滑数。R21次/分,BP140/88mmHg,心率96次/分,房颤,双肺少许湿啰音。痰热壅肺为主。治则: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苇茎15g、北杏10g、薏仁25g、冬瓜仁20g、大枣10g、甘草5g、鱼腥草15g、葶苈子10g、桃仁10g、黄芩10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6剂,日一剂。

  四诊:2012年3月18日

  精神好转,无气促,间咳嗽痰白,下肢无浮肿,舌暗淡红,苔薄黄,脉滑。R20次/分,BP138/84mmHg,心率88次/分,房颤,双肺湿啰音减少。痰浊渐退,拟健脾化痰宣肺平喘之法,参苓白术散加减善后。

  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气促,偶咳嗽,R19次/分,BP136/86mmHg,心率86次/分,房颤,B型钠尿肽前体145pg/ml,临床治愈出院。

  【按语】

  该患者素有风心病史,体内当有饮邪内伏。此次感受风寒之邪,出现发热、咯痰、气促、浮肿,辨证为风寒犯肺,肺气上逆,引动伏饮,饮郁化热。首诊用麻杏甘石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外解表邪,内清郁热,更以葶苈子泻肺逐饮。二诊热退,仍气促痰鸣,说明表证已去,但肺部痰饮未清,故加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三诊咳嗽痰多色黄,辨证为痰热壅肺,拟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全方加强了清热化痰,泻肺平喘的作用。四诊肺部痰热已清,当扶正固本,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善后。此病案诊治过程中注意辨清标本缓急,用药丝丝入扣,理法清晰,以经方合用时方,初解表宣肺,次清肺化痰,后健脾扶正,故取效甚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山市中医院 ,医学指导:缪灿铭 主任医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