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陈达灿:健脾化湿,养阴润燥,活血祛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案

发布日期:2023-03-28 17:56:33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陈达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现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皮肤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8载,擅长诊治过敏性皮肤病、红斑狼疮、性病、毛发病、痤疮等皮肤疑难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女,时年60岁,就诊日期:2008年6月。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躯干部出现红斑、鳞屑,未重视,随后四肢散在出现同样皮疹,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银屑病,内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丙酸氯倍他素软膏、糠酸莫米松等药膏,病情可以较前减轻,但是容易反复。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背部、四肢散在暗红斑、斑块,上覆多层薄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筛状出血,指甲呈顶针样改变。纳眠一般,小便调,大便不畅。舌红苔少,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白疕(脾虚湿蕴、阴虚血燥夹瘀)。

  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辨证:脾虚湿蕴、阴虚血燥夹瘀。

  治法:健脾化湿,养阴润燥,活血祛瘀。

  处方:自拟三术三藤汤加减。

  白术15g、苍术10g、莪术15g、鸡血藤30g、钩藤15g、蛇舌草15g、茯苓15g、白鲜皮15g、防风15g、当归10g、水牛角20g(先煎)、生地15g、甘草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7剂,躯干皮疹部分消退,双下肢有少许新发红色丘疹,轻微瘙痒,大便通畅,舌红苔少,脉细。上方茯苓、白鲜皮加量至20g,加强祛湿止痒之功。

  三诊:

  皮损颜色变淡,瘙痒减轻,二便调,舌脉同前。上方去钩藤,加乌蛇15g以搜风散结。

  四诊:

  未见新发皮损,原有皮损部分消退,颜色继续变淡,无瘙痒,纳眠可,二便调,舌脉同前。上方去水牛角,加桃仁10g以活血化瘀。五诊后皮损明显改善,无瘙痒,间断续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语】

  辨证思路:白疕是一种较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在皮疹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搔之脱屑,故名"白疕”。《外科大成》说:"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称蛇虱。”其状又像松皮,故又名“松皮癣”。本病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头皮、或背部较重,一般夏季减轻或完全缓解,冬季加重或复发。

  治疗经验:本病总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①初起多挟有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阻于肌表而生。②或兼因湿热蕴结,阻于肌表而发。病久外感风、湿、热邪渐化,而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为明显。③或因营血不足。④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③、④二者使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⑤少数因治疗不当,致使热毒鸱张、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

  该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肥厚、色暗淡、层层白屑,少许瘙痒,舌红苔少,脉细为脾虚蕴湿、阴血不足、气血失和、肌肤失养的表现;肠道阴津亏虚,故见大便少、不畅。治以健脾养阴、利湿活血为法,方中以白术、茯苓、白鲜皮健脾渗湿、苍术燥湿醒脾、莪术破血散结,蛇舌草、水牛角清血分余热,防风、钩藤祛风止痒,鸡血藤、当归、生地养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养阴利湿活血之功。三术三藤汤切合本病病机,疗效满意,不但应用于银屑病稳定期,也常用于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病程缠绵难愈、皮损色淡、肥厚、苔藓化的慢性皮肤病。

  (本案编者:宗雪凝)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陈达灿教授临床经验集》,陈达灿著,陈达灿教授师承团队整理,2019.0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