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陈达灿:从脾湿血瘀论治慢性神经性皮炎案

发布日期:2023-03-24 19:36:12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陈达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现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皮肤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8载,擅长诊治过敏性皮肤病、红斑狼疮、性病、毛发病、痤疮等皮肤疑难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冯某,男性,时年53岁。

  患者6年前因炒股熬夜、精神紧张后,双侧肘部及手背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明显,随后背部及双下肢出现同样皮疹,曾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内服外用多种药物,疗效均不显,遂于2016年12月13日寻求中医治疗。

  首诊证候

  刻诊:初诊时患者双侧肘部伸侧及双手可见背肥厚皮疹,背部、双小腿散在褐色肥厚斑块、多角形扁平丘疹,皮疹呈褐色。皮疹干燥,少许皲裂。皮疹处瘙痒,胃纳可,偶有返酸,眠欠佳,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论治

  诊断:牛皮癣。

  辨证:脾虚湿瘀互结。

  治法:健脾燥湿,破血逐瘀。

  处方:

  白术15克,苍术10克,莪术15克,生地20克,炒栀子10克,白鲜皮20克,牡丹皮15克,槐花15克,龙齿(先煎)30克,海螵蛸(先煎)30克,丹参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配合刺络拔罐法,选穴:大椎穴、肺俞、膈俞、脾俞、肝俞,手背肥厚皮疹处火针治疗。

  【随诊过程

  二诊:2016年12月20日

  手背及四肢肥厚皮疹较前变薄,皲裂较前好转,瘙痒减轻,大便偏稀,舌暗,苔黄腻、脉弦。

  处方:

  白术15克,苍术10克,莪术15克,生地20克,炒栀子10克,白鲜皮20克,牡丹皮15克,槐花炭15克,龙齿(先煎)30克,海螵蛸(先煎)30克,丹参15克,紫苏梗15克,绵茵陈15克,赤芍15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16年12月27日

  服用上方7剂后,手背及四肢肥厚皮疹较前明显变薄,变软,睡眠好转,大便偏稀,舌暗,苔白腻,脉弦。

  处方:

  白术15克,苍术10克,莪术15克,徐长卿15克,炒栀子10克,白鲜皮20克,牡丹皮15克,槐花炭15克,龙齿(先煎)30克,海螵蛸(先煎)30克,丹参15克,紫苏梗15克,绵茵陈15克,赤芍15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疗病情好转,遂于上方加减调理之。

  【按语】

  辨证思路:神经性皮炎以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神经性皮炎日久,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滞则肝木易横克脾土,导致脾失健运,脾虚生化乏源,肌肤失于濡润则皮损干燥粗糙,日久可致血虚,化燥生风故反复瘙痒;久病多瘀可见皮损肥厚、嵴沟加深,呈苔藓样变;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湿邪羁留,故而病情反复难愈。

  治疗经验:陈达灿教授总结其病日久本质为脾气亏虚,气血生化失源,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脾虚生湿,湿性黏腻,湿阻气机,血脉不通,病程缠绵,故容易复发。

  本案患者长期炒股、熬夜压力大为诱因,皮疹肥厚,瘙痒甚,舌暗红,苔黄腻,大便稀,兼有脾虚、阴(血)虚、湿邪(顽湿)、蕴热、血瘀的表现,在三术汤基础上加炒栀子、绵茵陈清热去湿,白鲜皮清热祛风止痒;槐花不但苦寒清热,大肠与肺相为表里,能疏散皮肤风热,临床治疗肠中有热,外有风热之邪的皮肤病最为适宜;槐花虽苦寒,用药在固护脾胃的同时,常选用槐花炭清泄大肠之火热,而且可以疏散风热,槐花炒炭可减弱其苦寒之性。白芍配伍赤芍一散一敛,一泻一补,适合本患者阴虚夹瘀有热之征;丹参活血养血;徐长卿不仅有祛风止痒之功,而且兼有疏肝的功效;龙齿安神,海螵蛸制胃酸。此外,选取的穴位中大椎穴疏风泄热;肺俞可疏通肌表、运行气血、疏风清热;脾俞有运化水湿之功;膈俞:活血化瘀、祛风止痒;肝俞,协调气机、气血流通、濡养肌肤之功。刺络拔罐法可以通过泄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等途径,调节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此外有止痒作用,血脉流通则“风”气无所存留,从而达到袪风止痒的作用。

(本案编者:肖君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陈达灿教授临床经验集》,陈达灿著,陈达灿教授师承团队整理,2019.0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