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名院名科名家

【以案说医】陈达灿:清解余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

发布日期:2023-03-21 18:01:08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图片

  ▲陈达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现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皮肤病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8载,擅长诊治过敏性皮肤病、红斑狼疮、性病、毛发病、痤疮等皮肤疑难杂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女性,时年53岁。

  患者半年前右侧腰部起红斑、簇状水疱,伴阵发性疼痛,2周后水疱干涸脱痂,遗留局部阵发性刺痛,影响睡眠,曾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先后服用中药、西药营养神经以及芬必得、颅痛定等止痛药,疼痛无明显缓解,遂于2004年4月13日求治。

  首诊证候

  刻诊:初诊可见右侧腰部可见少许色素沉着,呈阵发性刺痛,夜间加重。口干,夜眠较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论治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辨证:余热未清,瘀毒互结。

  治法:清解余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

  大青叶15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赤芍15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延胡索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甘草5g、白芍1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其他治疗:皮损处以梅花针扣刺加拔火罐治疗。

  【随诊过程

  二诊:2004年4月20日

  患者疼痛减轻,睡眠改善,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处方:

  大青叶15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赤芍15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延胡索20g、丹参20g、丹皮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甘草5g、白芍1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其他治疗:皮损处以梅花针扣刺加拔火罐治疗。

  三诊:2004年4月27日

  舌苔由黄腻转薄白,无口干,疼痛明显减轻,夜眠改善,大便稍烂,考虑余邪渐去。

  处方:

  生薏苡仁30g、茯苓30g、赤芍15g、忍冬藤20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延胡索20g、丹参20g、丹皮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白芍15g、甘草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患者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局部疼痛消失。

  【按语】

  辨证思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的皮肤损害已完全消退,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不等,且疼痛昼夜均存在,常发生在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中医认为本病乃湿热毒邪为患,虽皮损痊愈,但痛如针刺,经久不除,往往是由于湿热未尽,余毒未清,瘀热互结,滞留经络,不通则痛。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养血通络止痛。

  治疗经验: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天癸竭尽而肾常不足,红斑水疱已干涸脱痂,仅可见右侧腰部可见少许色素沉着临证结合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为余热未清,瘀毒互结之象,以正虚邪恋为主要病机。方中大青叶、生薏苡仁清湿热余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赤芍、鸡血藤、忍冬藤、入地金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延胡索、田七行气散瘀止痛。陈教授临证处方喜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蝎又名全虫,其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窜筋透骨,通络化瘀解毒之功,活血通络止痛疗效显著。本案例在辨证处方基础上加入全蝎3~5g以通络止痛可显著增强止痛的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除内服中药外,配合中医外治法,如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或采用火针等疗法,效果更佳。

(本案编者:杨映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陈达灿教授临床经验集》,陈达灿著,陈达灿教授师承团队整理,2019.0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