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汀,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医门诊主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业委员,汕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专家等。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发表论文多篇,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肿瘤疾病,脾胃肝胆疾病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郑某,男性,时年48岁,2020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诉时有头晕不适,无天旋地转感,无恶心呕吐,哈欠,心情抑郁。既往多发性硬化病史。睡眠欠佳,饮食二便可,舌质暗苔薄黄,脉右寸弱。 首诊证候 主诉:头晕不适5年。 既往史:否认慢性内科疾病史。 过敏史:无。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头晕。 证候诊断: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 治法:滋养肝肾,柔肝熄风,益气行血。 处方: 醋鳖甲15g(先煎),北芪30g,白芍15g,熟地黄20g,醋龟板15g,阿胶10g,狗脊15g,牛膝20g,苡米30g,淮山20g,制首乌15g,路路通15g,鹿角胶15g,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9月8日 坚持服药后无复发,现觉疲倦,哈欠频繁,双眼视物模糊,时有头痛,睡眠及二便可,舌质淡苔白,脉弦滑。 处方如下: 醋鳖甲15g(先煎),北芪45g,山萸肉15g,熟地黄20g,醋龟板15g(先煎),狗脊15g,怀牛膝20g,天麻15g,淮山20g,制首乌15g,菊花15g,鹿角胶15g(烊化),7剂水煎服。 三诊:2020年5月15日 坚持服药后无再复发,现时有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如下: 西洋参15g,枸杞子15g,鹿角胶15g(烊化),生龟甲15g(先煎),生山萸肉15g,制何首乌15g,黄精10g,麦冬15g,珍珠母30g,钩藤20g(后下),水牛角15g(先煎),黄连5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头晕不适,疲倦,哈欠,视物模糊,睡眠欠佳,既往多发性硬化病史。结合舌脉辨证为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故大定风珠加减,滋养肝肾,柔肝熄风为主,佐以益气行血。并用养肝肾,安心神类中成药取效。 《温病条辨》“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患者多发性硬化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灼伤真阴,正气耗伤,虚风内动,则现头晕,疲倦之象,当予滋阴潜阳,柔肝熄风,与大定风珠主证相符。《医方发挥》言:“本方用鸡子黄味甘入脾,镇定中焦,上通心气,下达肾气,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血滋阴力强,为治血虚之要药,二药合用滋阴以熄风,为主药;白芍苦酸微寒,甘草甘平,五味子酸温,三药合用酸甘化阴,滋阴柔肝,生地黄养阴生津,麦门冬养阴润肺,火麻仁质润多脂滋养补虚,上六药皆能加强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之效,共为辅药;复用龟板、鳖甲、牡蛎等介类药育阴潜阳,为佐药;其中甘草又可调和诸药,为使。各药合用,使阴液增,浮阳潜,虚风熄,共奏滋阴熄风之效。为治疗虚风内动的有效方剂。”本例患者并疲倦、哈欠等气不足之象明显,予黄芪大补中气,升举阳气。 (本案编者:袁卓杰)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汕头市中心医院,作者:吴芳汀 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