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辉,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擅长用针灸、腹针、浮针、埋线及康复理疗手段治疗多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尤擅采用龙氏正骨整脊及小针刀疗法治疗多种脊椎相关性疾病,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6部,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2014年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卢桂梅学术经验整理及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郭某,男,时年54岁,首诊日期:2019年2月21日。 缘患者2月余前劳累后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症状反复,于外院诊断为“肩周炎”,予封闭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精神紧张,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正常,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舌红苔少,脉沉细。 体格检查:左肩关节被动活动受限,目前关节活动度为:前屈50°、后伸20°、外展40°,疼痛(+);局部肤温正常,左肩关节周围肌肉压痛(+)。 辅助检查:DR示:左侧肩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论治】 因患者年过五旬,肝肾渐亏,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平素喜劳作,劳累后耗伤气血,则筋骨失于濡养,筋骨不荣,不荣则痛,故左肩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中医诊断(证型):肩痹病(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肩周炎。 治则治法:补肝益肾,舒筋通络。 处方: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0g、当归10g、熟地黄10g、杜仲10g、枸杞子10g、威灵仙10g、桂枝10g、鸡血藤10g、三七粉10g、宽筋藤10g、党参10g、白术10g、法半夏10g、茯苓10g、薏苡仁10g、甘草3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2、触诊:左肩关节被动活动受限,目前肩关节活动度为:前屈50°、后伸20°、外展40°,局部肤温正常,左肩关节周围肌肉压痛。 3、影像学:DR示:左侧肩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肩周炎。 治疗: 1、主治法(和筋法):予以小针刀治疗,在喙突、肱骨小结节、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处行松解剥离组织粘连。操作后予以拔罐放血,之后行手法理筋治疗,进一步松解关节粘连,可运用弹拨手法,配合关节活动,在患者左上肢最大活动限度时给予快速提拉。每周1次,4次为1疗程。 2、辅助法:可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天2次,口服3天。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予以指导患者行肩部卧式外展外旋及肩部卧式上举法(图一),使肌肉放松。 技术要点:训练时平卧床上,先行肩部外展,达最大角度后外旋,角度可缓慢增大,最后上举肩部,过程中可找家人帮忙。 【疗程与疗效】 首次治疗后,患者肩部活动受限好转,疼痛减轻,第2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主动及被动屈伸、外展角度基本达正常范围,第3次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好转,另予以针灸治疗2次后痊愈,穴位选取:肩前、肩贞、肩井、肩臑、曲池、手三里。 按语: 患者肩关节疼痛,活动明显受限,肩周炎诊断明确,临床运用小针刀治疗,疗效迅速,效果显著。操作时应特别明确四个针刀松解点,第一处在喙突处松解肱二头肌短头起点,第二处在肱骨小结节处松解肩胛下肌止点,第三处在结节间沟处松解肱二头肌长头,第四处在肱骨大结节处松解冈上肌或冈下肌或小圆肌止点,亦可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切记术后予以拔罐放血,使瘀血外出,最后予以手法治疗,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促进恢复。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指导专家: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